統政治的根本,不是“主權問題”,而是“政治上的責任應該誰負的問題”;它偏重於從政以後“如何稱職勝任”之內在條件上,而不注重於“如何去爭取與獲得”之外在活動上;在才是所謂“政治的本質”(《國史新論》,第71頁、第100頁)。所謂“民眾建國論”,實際上是自己“卸責任”而已(《文化與教育》,第73頁)。
在日常行政中,往往就是要“一人做主”的,古今中外都有不少這樣的例證,——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座右銘“責任即止於此(The buck stops here)”,——不能因此就說是什麼“專制”。何況中國傳統政治中依然是有“法制”,不可以任誰“為所欲為”的(當然也有不少“犯規”的例子,那在美國也有)。
第三個,出了問題怎麼辦,即如何反映意見和更換領導人。
中國傳統政治理念從來都主張朝代是要變更的(最長的周代也不過“卜得”八百年),所以鬧得不好是要下臺的,哪裡可以“萬世一統”,像秦始皇期望的那樣?此一類的言論可以《孟子》為代表。
至於如何聽取意見,傳統政治也有一大堆說法,如“兼聽”、“改過”等。它只是在方式方法上跟“民主制”、“代議制”不同罷了,孰優孰劣,各有千秋。豈能一概目之為“專制”?
這是我的淺見,但“不吐不快”,哪怕又當了“堂·吉訶德”,還請大家批評。
中國人能不能有一點自己的思想
俺的關於史華慈的“歪批”文字(《讀書》2009年第11期),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