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嗎,為何你提前就開始插手上海的經濟了。趙書禮做了做了一番解釋,可是總給人一種此地無銀的感覺,在後方那些脂滿腸肥的中央大員看來,你真的就等不了幾天時間嗎,等不及中央調派官員前來接收嗎。
懶得跟這群蠢貨解釋,他們的江山就是因為經濟問題丟的。趙書禮繼續派人去穩定上海經濟,因為日軍將這裡的大量硬通貨搶掠,導致了銀行幾乎破產,金融幾近崩潰。徐新六親自出馬,第一時間封閉了大大小小的銀行。接著宣佈上海過去使用的日本貨幣、日本軍票和銀行私票通通作廢,銀行間不能流通這些貨幣。但是為了挽救銀行,讓市場再次運轉起來,向各家銀行貸了一筆維持經營的無息款項。平民間流通的貨幣。定點回收,以十天為期限,十天後將結束兌換,過去的貨幣真正成為一堆廢紙。為了此次兌換,塞北付出了三億多元的現款。
對上海的工廠,也進行支援,透過貸款、提供訂單,先讓一大批工廠先運作起來。讓工人們有工作了,這個市場會慢慢自我恢復的,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還得提供大量救援物資,主要是糧食。在街頭開放了大大小小上千個救濟糧發放點,以街區為單位,按照人頭領取。這又是一筆不小的花費,而且時間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好在塞北軍暫時停止了行動,南方的戰事基本上不用塞北軍出手了。可以騰出手來做這些,也有能力做這些了,否則的話,恐怕從北往南的道路都得用於運送軍火。哪裡有運力運送民用物資呢。
塞北軍在上海的救濟,沒想到竟然吸引來了大量的南京難民。這些南京的難民,絕大多數都不是南京人。而是日治期間從其他地方遷移過去的,其中大量的生意人,官員和他們的家屬,脫去了軍裝的偽軍官兵等等各色人等。
據說是,因為薛嶽一收復南京,重慶大大小小的接收官員都蒼蠅撲屎一樣撲到了南京,房子、店鋪、黃金、鑽石、女人,凡是他們看上的東西,通通一一個敵產的名義,然後收歸囊中,大發其財的同時立刻就愛造就了大批的赤貧階層。
當然南京還說的過去,南京大屠殺基本上把南京人殺絕了,後來那批人確實有很大比例是為日軍服務的。可是上海就不一樣了,這裡戰前就聚集了大量的富人,很多戰爭中確實跟日軍合作,可還不能簡單的定義為漢奸。也有一些是躲在租界裡的富人,他們可沒有為日本人服務,躲在這裡只是在等戰爭的結束。沒收他們的財產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而現在這夥子蝗蟲在吃光了南京後,跟著軍隊一起往上海撲了過來。
一到上海後又是一個德行,仗著有權有勢,有軍隊撐腰,他們大肆把魔掌伸向了無辜的人群。趙書禮跟蔣價石交涉過此事,希望他制止,可是蔣價石表態,他相信他的接收官員是秉公辦理的。顯然蔣價石護著他的手下,至於民心嗎,蔣價石認為比不上他的軍心,而他的軍心顯然不是狹義的軍隊士兵的心念,而是那些為他辦事的人的心念。
實在有些看不過去了,趙書禮將塞北軍集中起來,跟中央軍分開,過去的租界最為繁華的地方,全部被塞北軍佔領,而華界則交給了中央軍去折騰了。在塞北軍佔領區內,立刻展開行動,將所有的固定資產的產權明晰起來,是私產的給與發放憑證,以塞北軍的名義使其合法化,也證明跟日軍沒有關係。其實很多資產者,確實跟日軍有聯絡,可是塞北軍都放過了。原因是,趙書禮認為戰爭跟私人沒關係,政府用任何理由去剝奪他們的產業都不是合法的。而且儘管他們跟日軍有聯絡,甚至是為日軍服務,可是責任能讓他們各人揹負嗎,難道國家不應該負起主要責任嗎,不是軍隊退卻了,輪得到這些人跟日本人接觸嗎。如果日本人不打到上海來,他們有可能受到日軍的逼迫嗎,受日軍逼迫他們有拒絕的權力嗎,他們拒絕了,老婆孩子怎麼辦?
趙書禮在租界的行動讓蔣價石很惱火,認為趙書禮撈過界了。立刻也向租界派了官員,這官員要求重新核查租界內資產狀況,被塞北軍拒絕了。雙方為此,又是一番激烈的口水戰。
作為一個穿越者有時候就是這麼操蛋,明明知道錯誤,當你去改正的時候,卻不被人理解。明明穩定上海是為了上海的百姓,也是為了老蔣的民心,可偏偏老蔣不領情。但是趙書禮還必須這麼做,他擔心上海的失控影響到其他地區,要是再跟歷史上一樣,爆發那麼嚴重的經濟危機,塞北可吼不住啊。
上海問題暫且不提,塞北軍佔領的其他地方,倒是比較正常穩定的。當然代價是復出了大量的物資金錢,大半個中國的地盤確實讓塞北軍一時間勢力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