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好感
但白修得的入境申請卻受到了塞北軍的嚴格審查理由是戰爭時期為防止敵軍滲透,和從事間諜活動他總算是到了塞北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了這裡的秩序井然,農業基本沒有受到破壞,大量的農產品被生產出來儘管整府對糧食衣物等民生物資進行了管控,農民把糧食按照規定的價格賣給糧商,糧商又按照規定價格賣給百姓,但是卻很少出現排隊搶購的現象儘管如此,塞北的百姓卻對整府很不滿意,大街上到處是抗日的宣傳和遊?行,他們強烈的對整府的消極抗戰不滿但是卻很少出現暴力事件,大家都很溫和,據是因為整府會對暴力行為的制裁很嚴厲,但只要是和平的,整府一般不會怎麼幹涉軍隊數量很多,訓練很好,一直都在備戰工廠裡的工人們都憋著勁,主動加班加點幾年間一直如此沒人有怨言,這些工廠中的產品除了滿足塞北軍裝備外,還大量援助其他中國部隊,據援助的物資,已經足夠其他部隊組建一隻堪比塞北軍規模的武裝了學校裡的學生另有一種氣質,他們受到的教育讓他們充滿了榮譽感,組成了大量的童軍,幫助宣傳抗日,維持秩序,募捐款項用來賑災或者軍費中學生們則成立了義務醫療隊,免費為所有人提供服務,可想而知一旦戰鬥打響,他們會義無反顧的去前線的大學生則踴躍報名參軍,但是軍方卻不太樂意接受他們,除了空軍、機械化部隊外,很少有其他部隊大量接收這些天之驕,即便是進入普通軍隊,他們也被當做是軍官來培養,很可能被送入軍校按照他們官方的法,是為未來保留種
白修得熱情洋溢的寫了另一份報道,這份報道堪稱戰爭爆發以來塞北社會的準確浮世繪,在報道中白修得聲稱中國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二元世界,北中國和南中國但是白修得卻始終沒有認可塞北,無論是出於自尊也好,出於理念也罷,他通篇都在闡述自己對塞北政體的鄙視,認為塞北沒有任何一點比的上美國但是最後他坦誠的,中國人如果可以選擇,他們肯定會選擇塞北,不是因為塞北夠好,而是因為其他的選擇太差他的報道在美國引起了大的反響,甚至整府也採納了多數意見,有人提出美國是不是應該重審視對待中國中央的態度問題
但是白修得的報道轉到塞北後,卻被罵慘了他驚訝的發現,儘管自己罵自己的整府有那麼狠,但是當別人非議的時候,他們卻那麼眾志成城,簡直像對待自家的仇人一般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民族
而且白修得還發現,就是他認為還算理智的塞北媒體同行們,此時也對他展開了口誅筆伐針對他寫的那份報道,逐字逐條的進行了批駁,為此還有人展開了對美國政體的大批判,在戰爭中一時間人們討論戰爭的話題,竟然比不過互相謾罵的聲音了
白修得幾乎是逃離塞北的,他再次認識了一次塞北人,他覺得不但是這個整府是個畸形,就是他們的人民也是不可理喻的白修得到陝西的時候,聽到了一個訊息,日軍在河南發了一場範圍的攻擊竟然造成了中**隊的大潰退,湯恩伯軍團幾乎丟失了整個河南,而他們擁有四十萬兵力,是日軍的十倍數量不過另一個報道倒是讓他覺得欣慰,湯恩伯某部軍官在潰逃的時候,被山地居民攻擊,竟然整體被繳械,最後被憤怒的民眾活埋了白修得認為,這體現了蔣價石的軍隊不向百姓開槍的軍人道德,否則怎麼可能全副武裝的軍隊會被老百姓繳械呢之後日軍佔領了國統區後,竟然出乎意料的開倉放糧救災,又讓他看到了文明國家的力量,他再次熱情洋溢了,寫了一篇報道,或許中國人在日本的統治下是最快進入文明社會的途徑再次遭到了一片罵聲
四百零六節 斯太林之死…
潼關中有一隻河南人組成的部隊,他們在日夜訓練,抱定必死之心一定要打回老家去。
前段時間他們還在陝西各地修橋鋪路,現在卻已經集合了起來,誰都看的出,恐怕打回去的時候就要來了。
這些河南人雖然是陝西整府救助下才活了下來的,但是他們卻對陝西人沒有什麼好感,因為到處都受到了鄙視的眼神。陝西人顯然看不起他們,覺得他們沒種,覺得他們狡猾奸詐。其實這些河南士兵不知道的是,陝西人誰都看不起,在陝西人看來,河南人狡猾,山西人摳門,四川人窮的跟鬼一樣。但是陝西人也好不了哪裡去,外人給他們的評價是,八百里秦川養了三千萬懶漢。陝西人很懶,尤其是男人,除了戰爭時候他們的好勇鬥狠還有些用處外,平時在家就是好吃懶做,抽空打老婆玩。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地域觀念,都認為自己才是最好的,最優秀的。可事實上,全國各地的百姓,都有各自的地域性格,如果換一種博大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