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1 / 4)

小說:穿越之大民國 作者:北方網

些騎術好計程車兵,在後面壓著速度跟隨。等坦克撕開了對方陣地後,騎兵立刻上去準備實施佔領,但是沒有成功。可開了一個好頭,之後的幾天,他們反覆試驗,騎兵步兵同時配合坦克攻擊,調整跟進士兵數量。完全不像是打仗,倒像是演習一樣。

跟前線將領的輕鬆心態相比,趙書禮卻很上火。

老實說他受的壓力其實是很大的,遠不像他表現的那麼強硬。他即擔心著東北問題的不可控制導致中日間到不可迴環的地步,又有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

首先是經濟上的,打仗打的就是錢,別看塞北軍一顆顆炮彈,一支支步槍那可都是錢啊,空軍更是燒錢的玩意,一架飛機即便是最便宜的單人戰鬥機,也要五萬元一架,在加上維護費用,燃油消耗,還有更昂貴的人員培訓費用,養一個空軍士兵每年就要投入十幾二十萬元。所以別看塞北軍的大炮轟鳴的激烈,空軍轟炸的爽快,可拿後面則是趙書禮和徐新六一日復一日的肉疼。

好在塞北的工業現在在中國來說,算是最強大的,本來還有個東北勉強能做對手,現在東北這麼一鬧騰,塞北地區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中國工業重心。而且因為戰爭的刺激,原來四年建設大綱中的軍事工業建設,正在以一種超常規的速度發展著,本來計劃1933年完成的工程,現在預計32年年底也就是再有一年時間就能完成了。這速度比蘇聯標榜的五年計劃還有高效,能有這個速度一來是,塞北整府對軍事工業建設一直不吝惜錢財,只求能縮短時間,二來是戰爭爆發後,參與建設的工人積極性非常高,先後解決了很多看似死結的難題,日夜不斷的施工,兩班三班倒班,加上加班加點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這算是個好訊息,但是不好的訊息就是民用的建設滯後了,因為權力支援軍事工業發展,加上戰時資源向戰爭傾斜,導致很多民用工程缺少原料而停工延誤的不在少數。

原料中最缺的算是鋼鐵了,塞北現在有一座大型鋼鐵廠,是從美國搬過來的整條生產線,年產鋼鐵兩百萬噸,這在美國也算是超級鋼廠了。另外還有一座特種鋼鐵製造廠,這是趙書禮剛剛立足河套的時候從當時經濟形勢十分不樂觀的德國引進的裝置,但這座鋼廠產量不大,年產量只有二十多萬噸,大多數是特種鋼,合金鋼,一般也不供應民用,都是提供給兵工廠用來製造武器裝備的。

這兩百萬噸的產量在平時也就是剛剛夠用,時不時還要進口一些鋼材,現在打仗了就更是不夠用了。為此塞北的政府不是沒有想過要解決,但是難度很大,中國的資源雖然豐富,但是鋼鐵資源卻比較貧瘠,後世還要大量進口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鐵礦石,現在只擁有了塞北等幾個省的塞北邊防政府轄下,鐵礦山也不多,最大的還是早都開發的白雲鄂博的鐵礦,但是這也只夠滿足一百多萬噸的生產力,每年還有幾十萬噸由外蒙等地的小型鐵礦供應呢。

鐵礦是最大的制約,不然的話,塞北的鋼鐵業恐怕發展起來要容易多了。

面對鋼材緊缺的現狀最方便的解決方法自然是進口了,雖然現在塞北軍跟日軍在東北戮戰,但是既然雙方都宣稱這不是戰爭,只是衝突的話,那麼日本人就沒有理由封鎖中國的港口吧,因此選擇還是能儘快鋼鐵這種戰略物資的。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在美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美國,因此當趙書禮透露出要進口鋼材的時候,美國的幾家洋行和公司就找上門來。當然也有其他國家的洋行和鋼鐵公司,比如德國的,英國的,法國的等。最終趙書禮選擇了美國一家鋼鐵商來供貨,美國這家鋼鐵公司不用說自然是卡內基建立,現在由摩根勢力控制的美國鋼鐵公司了,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完全有能力提供優良价廉的產品。但是另一家公司也進入了趙書禮的視線,這是一家澳大利亞公司,之所以考慮這個公司是因為後世的印象影響趙書禮選擇的,因為這家公司名字叫做必和公司。很熟悉的名字吧,沒錯這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必和必拓公司的前身。經過考慮,趙書禮決定跟這個公司派來的代表見見面。

必和公司是一家澳大利亞的以出產各類礦石成名的企業,但是她並不是以鐵礦起家的,她發家是因為一座銀礦,後來也經營銅礦,時至今日她的主要利潤還是來自銀礦和銅礦,至於鋼鐵嗎,才剛剛起步,但是旗下卻已經擁有了許多礦山,當然很多隻是探明瞭,但是沒有開發出來。因為這個時候,世界鋼鐵市場是美國的,而美國人自己的鐵礦都開發不過來呢。

但是擁有龐大的鐵礦石儲量,卻無法開發的澳大利亞人顯然很著急,必和公司就已經開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