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呀。
思謀了一番,吐谷渾下了一個決心,他說:“那好吧,既然二弟如此誠心,我也不能拂他的面子。可是,我臨走之前,也已對天神發誓,開弓沒有回頭箭。要是回去了,也有違誓言。這樣吧,咱們聽天意。”
七那樓不解地問:“天意?”
吐谷渾點點頭:“天意。這樣吧,你帶了多少人馬?”
七那樓說:“大可汗說,你要是回去,輜重多,牛羊馬也多,就派了兩千人,來幫著趕馬。”
吐谷渾說:“那好,就讓你的兩千人把馬趕回去吧。要是天意不讓我走,馬就會跟著你們回去。要是天意讓我們兄弟分離,馬就會繼續朝西走。”
七那樓聽了,便令帶來的將士,去趕馬東歸。兩千將士,都是放牧的好手,人馬散落開來,收起刀槍,亮出套馬杆,大呼小叫,靜寂的草原,沸騰起來。
吐谷渾也令部落的男女,收拾行囊,捲起氈帳,套上牛車,準備啟程。
數萬只牛羊,數萬匹牧馬,被驅趕著,朝來路走去。七那樓等老臣,簇擁著吐谷渾,上了戰馬,朝東走去。
誰知,剛走了幾里地,那馬群像聽到了號令,一起迴轉,昂首悲鳴,朝西方奔去。這一下子,可忙壞了七那樓與他的兵卒,左攔右遮,使出吃奶的力氣,好不容易把馬群圈住了,又朝東走。剛走了幾里,馬群又掉頭朝西奔跑。
就這樣,一連趕了十幾次,兩千多人是個個又困又乏,人人精疲力竭。草地上,躺倒了一片,彷彿大戰之後的屍首。
眼見得紅日西垂,夕陽散發出萬道金光,把草原照耀得五彩斑斕。七那樓沒有辦法讓馬群東歸,知道是天意所為,便跪地磕頭:“可汗,天意難違,非人事可為呀。我回去了,可汗哪,一路保重。”
七那樓已經不能說話,只是叩首不已。
分別之際,人人悲不自禁,又是一片哭聲。
吐延要阻止,吐谷渾攔住了他,“哭吧,讓他們哭吧。哭夠了,就安心了。”
夕陽慢慢地沉入西邊的山谷,暮色升了上來。
晚風吹拂著草原,在阿幹之歌的音律裡,吐谷渾看著七那樓的人馬遠去,漸漸地消失在草原深處。才返身上馬,回營地去。吐延縱馬跟在後面,不解地問:“父汗,你說天意真的就不想讓咱們回去嗎?不是說老馬識途嗎?”
吐谷渾勒住了馬,看了一眼東方,又掉頭看著西方:“傻兒子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老馬識途不假。可還有一句俗話,你沒記住啊。”
吐延問:“阿大,什麼話?”
吐谷渾笑了:“好馬不吃回頭的草啊。你看咱們來時的草原,都被馬群吃的差不多了。你再看看前邊的草原,鬱鬱蔥蔥,一派茂盛啊。馬群怎麼會回去呢?”
吐延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那七那樓咋沒看出來呢?”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七那樓當時心情,哪來得及多想。恐怕回去之後,就會回過味來的。”
吐谷渾說罷,策馬迎著晚霞奔去。
眾人緊緊跟隨,在金色的夕陽裡,賓士成了一幅剪影。
慕容吐谷渾帶領他的部落一直向西、向西,一直遷徒到今天甘肅青海一帶,後來他的子孫就以他的名字為姓,並建立了強盛一時的吐谷渾國。將來大晉揮兵西進,與吐谷渾人展開激烈的大戰。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元康十年最後一戰(上)
轉眼又到了公元300年六月,淮南戰場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自從朝廷派來的援軍抵達之後,許超、陶侃二人決定儘快拿下淮南。許超雖然是個純粹的軍人,不想陶侃那樣會從國家整體上去思考問題,但他也知道戰事長久拖下去也不是個辦法。
此時江東派出的援軍,在溫羨的率領下,威風凜凜,沿淮河駛向壽州而來,抵達淮南戰場。
許超率軍圍困壽春,日夜揮兵攻打城池,奈何壽春城高池厚,再加上守軍抵抗堅決,讓他一時竟然攻打不下。連日來,許超一直正在帳內思索辦法,忽有衛兵進來報說:“啟稟大人,陶侃都尉大敗王彌,斬殺叛軍首領,俘虜萬人,現班師請求歸營。”
許超大喜,自知陶侃足智多謀,南線作戰多虧他幾次獻計才能迅速平定齊王叛亂,今見他凱旋歸來,立即召陶侃進帳。進的帳了,陶侃便把在徐州平叛的經過:如何誘敵出擊,如何採用伏擊的辦法,最後包圍了叛軍,斬殺王彌的情況一一向主帥稟報。
許超聽完後很高興,慰勉幾句,便說:“王彌這顆釘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