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掃清了東線的殘敵,如此我軍可以專心攻打壽春了。只是壽春卻久攻不下,如之奈何?眼看天氣漸熱,雨季將到,淮河又以氾濫無常而著名,這對我軍攻打壽春明顯不利,難道又會成為一個上黨之戰,使我們被迫收兵嗎?不知陶都尉有何高見?”
眼前的情況不由得讓許超想起剛剛結束的上黨大戰,祖逖率大軍與幷州匈奴人大戰於上黨,雙方數次對決不分勝負,最後祖逖被迫南返暫時放棄了爭奪上黨。
許超當然不想重滔祖逖的覆轍。不然對朝廷威信的打擊太大,再加上淮南對手顯然沒有幷州匈奴人強大,於情於理朝廷上下都希望南線取得突破!
陶侃沉思一會兒道:“壽春守將戴淵,深通兵法,是位攻守兼長的將才。近一個月的攻打,我軍用盡了種種攻城方法,都未奏效,已經說明了他確實有防守能力,如此再攻下去,也不會有新的辦法出來。據臣從俘虜和本地百姓的口中探來的訊息。這戴淵對司馬睿忠心耿耿,自從擔任淮南太守以來,積極備戰時刻防備著我軍取淮南!”
“尤其是得知江東派溫羨來援之後,戴淵便便開始籌辦守城用物和糧食,準備死守壽春了。目前壽春內至少尚有可維持一年之糧。如果我軍仍繼續攻打,必將被牽制於壽春城下。曠師日久,必然師老兵疲,更不易攻下了。萬一不小心再被溫羨偷襲恐怕……”
許超聽後,更為憂心,便說:“照士行所言,那我們只好放棄攻打壽春,班師回朝了。”
陶侃則給出不同的建議。“大人,卑職認為,大軍千里迢迢來到淮南,如征戰無功而回,以後再次出兵前來,必然先影響到我軍銳氣,士氣不振,再想求勝便更難了。而且北線已經無功而返了,若我們南線也……恐怕對朝廷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打擊!所以卑職以為,此次南征。必須打一次重大勝仗,長我軍志氣挫列強威風,奪取一定數量的城市和地盤,方可奏凱還朝。”
這一番議論,正敲中了許超心中的顧慮。他就怕出師無功而退。挫傷大軍將士的銳氣。他聽了陶侃這話,忙問道:“難道士行有獲勝的辦法?”
陶侃胸有成竹地說:“以卑職愚見,壽春攻打不下,就不必硬攻下去,必須改變戰略。”
許超不由眼睛一亮,啊了一聲,道:“士行有何高見?”
陶侃道:“避免師老於壽春城下的最好辦法,就是開闢新的戰場。現在壽春既被我軍圍困,而江東扼守淮南江北兩郡二十六縣之地,其門戶有二,一是在徐州臨淮國盱眙,屯有江東水師主力,依靠洪澤天險,阻擋我軍渡淮河南下。由於我軍不習水戰,又缺乏戰艦,從水路南下,還缺少條件。另一個就是合肥,江東派了大將周鳳,領兵三萬,鎮守此地,以阻擋我軍從陸路上的挺進。合肥雖險,但周鳳不過是一勇之夫,其才實難望戴淵之項背,所以,以卑職愚見,不如對壽春圍而不攻,使大軍主力得以休整。另派一支兵馬,攻打合肥,合肥一破,塗中唾手可得,得了塗中,淮南門戶洞開,我大軍便可長驅直入橫掃江北諸州。取得各地後,壽春孤城與盱眙水師,便可不戰自降了。”
許超聽了大喜,連說:“士行高見,若此戰成功,士行功當居第一,但是合肥城堅池厚,易守難攻,恐怕也不易攻得破。”
陶侃微微一笑,說道:“合肥雖險,然守將不能與戴淵相比。只要在戰鬥中因勢利導,隨時用計,破敵絕非難事,也用不了多少兵馬。”
許超聽後,十分高興,當即召集眾將及隨軍參軍議事。講了陶侃的建議,決定改變戰略。當下許超便令陶侃起兵五千,去偷襲合肥。
陶侃領五千人馬,去攻打駐有江東三萬大兵的合肥城。站在淝水邊的陶侃卻不知道,在八十年後,南方漢民族在此創造出一個奇蹟,以八萬兵馬擊敗了北方九十萬大軍。合肥距壽春二百四十餘里,陶侃的兵馬,不過二天時間便趕到了。離合肥十里放炮安營。
三國時,合肥古城址大約在今西門外黑池壩以西。逍遙津在城東十里左右,周圍是一片平原,為東吳由水路,陸上奔襲合肥之地。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在描寫曹將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被襲後騎馬躍橋脫險時,曾賦有“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詩句。
三國時合肥作為一處重要戰場,曹魏與孫吳在這裡歷年交戰不休,而激戰之地並非逍遙津一處,合肥城西也是一個重要戰場。這裡水域遼闊,蘆葦叢生。逍遙津大戰之前,張遼在此處藏了數十隻快船,等到東吳水軍快到逍遙津時,突然殺出,打得對手措手不及。
後來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