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2 / 4)

馬,把訊息傳報京城去了。

楊浩死而副生的經過,就是以他自述的經歷為藍本,由書記官常輝整理潤色之後擬就的,奏報中還提到了樊若水,立此大功,一個官家欽賜的官職是少不了他的了,輿若水雖在長江邊上吃了兩年苦,但是一步登天。得到了別人辛苦二十年也未必能擁有的成就,整天介一副心花怒放的樣子,這一路上都鞍前馬後,隨在晉王身邊侍候著。

楊浩沒有摞下趙光義徑自返京的道理,而且江南戰局一日未定,恐怕趙官家也沒心情思量北國之事,所以他只得暫時陪在趙光義左右。

江南政局糜爛、軍隊士氣低迷,李煜胸無大志,唯一可堪一戰,可以稍稍延長抵抗時間的良將也被他以一個簡單的離間計殺掉了,唐國被宋國平定已是必然的結局,楊浩現在只希望這場結局早已註定的戰爭早一點結束。這裡只要還有一天是戰區。就會多一些流離失所的災民、死於戰亂的百姓,早一天滅掉唐國,朝廷撫民安境的政策就可以早一天下來。他也可以早一天返回汴梁。

跟在趙光義身邊,他並沒有浪費這個好機會,對禁軍如何調動、如何作戰、行軍佈陣、糧秣運輸、軍心士氣,乃至擅長的進攻戰術、防禦手段,他都在充份地瞭解、充分地學習。

從戰爭中汲取的直接經驗要比書本中獲得的知識更實用。跟在趙光義身邊,看他與眾將議事,發號施令。指揮渡江作戰,看他接收軍情、遙控指揮另外幾處戰鬥,居高臨下,俯瞰全域性,更令他掌握了許多戰術心得。

他在求退不得的情形下,被迫選擇了以進為退,為了未知的江山打天下。可是縱然他在西北具備許多脫穎而出的有利條件,他對前程也絲毫不敢大意。未來已經變成了未知,儘管後世對此時各方實力、戰爭的失的客觀評價他還記在心裡,也依然有用。但他很明白,那並不能成為他取勝的法寶。

後世的學者明白的東西,這個時代的軍人們真的不瞭解?不,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自己的敵人,更瞭解敵人的長處和弱點,但走了解並不代表就一定能解決,限於種種條件,他們只能因地利宜,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選擇。而不是最適合歷史客觀評價的選擇。

從他成為這個世界的一份子之後,在這個迷宮裡,他也只能遵循這裡的一切規則,利用這裡的種種客觀條件來行事,而不是依據後來的一點、經驗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況且”後世人站在一切已經結束的角度去反思、總結得來的結論是否就是客觀的、最準確的?那很難說。

當他置身其中,按照自弓掌握的歷史知識去做一些應變時,對手做出的反應和選擇便會針對他的動作而改變。於是依據既定歷史做出圳”沾評憐和分析從他老出第步時便也成了沒有用的經驗熙

譬如他對歷史上已經發生過某場戰役中敵我雙方的得失已經瞭然於心,然後他穿越時空,進入這場戰局,他就能成為軍神嗎?那不過是主,知小子的幻想。當他踏進這場戰爭遊戲時,如果他不能主導戰局,那他只能做個炮灰,即便他對未來了如指掌也不能改變結果。

可是如果他能成為一方主帥。由他來針對即將發生的錯誤做些改變呢?那麼對方還會機械地按照原來的套路去走嗎?對方也會因變而變,他原來掌握的東西已經沒有用了。這就像一個拳師。站在臺下看著兩個拳師在臺上較量,臺上誰失手慘敗他看得清清楚楚,也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讓他時光倒流,上臺取代那個失敗者,他頂多只佔一拳的便

從他改變打法,佔了第一拳的便宜時起,對方的反應將隨之而改變,接下來已經不可能按照他已經瞭解的經過去走了,除非他那一拳已經把對方徹底擊倒,否則他只能靠實力來繼續戰鬥,他的預知將失去作用,他擬好的計劃做好的盤算將全部失效,如果他仍固固於那點對既成結果的分析來行動,那他就是一個在對手面前機械地耍套路的拳師,他會死的比原來那個失敗者更難看。

所以,他必須盡一切機會多多學習、掌握,未來的走勢已無跡可循,他沒有作弊器可以開外掛。只能靠自己的才智從頭打拼。

“大人。”穆羽策馬馳到了他的身邊,楊浩讚道:“禁軍練有素,千萬人如同一人,行進如一座移動的鋼鐵城池,果然了得。”

“是啊!”穆羽的目光從洪流般向前湧進的隊伍中掠過小聲問道:“大人,咱們如果據有西北之地,那有朝一日,,會與他們發生戰爭麼?”

“希望沒有,如果有,應該也是打打和和,”楊浩輕輕一嘆道:“如非得已,我不想和他們發生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