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3萬人一直沒有參加戰鬥,如今德川軍向小早川軍射擊,表示德川軍有參戰的可能。一旦德川軍3萬人投入作戰,那麼戰局將會迅速扭轉,也難怪家康會大膽地向小早川隊射擊。而實際上家康為了防備不測事件,根本沒有打算將3萬部隊投入戰鬥。如果家康認為小早川是一個容易頭腦發熱的莽夫,那麼他絕不可能去挑釁秀秋,正因為家康明白秀秋是一個做事前會先經由大腦思考的乖孩子,所以家康才利用了這樣一個虛虛實實的心理戰術。
秀秋收到家康的強硬訊號以後,稍作思考,馬上判定東軍勢強。秀秋本來就抱著幫助勝利者的心態參加了這次決戰,現在既然東軍更可能獲勝,而且東軍有進一步對小早川隊發動攻勢的可能,沒有更多讓他考慮的時間,所以他馬上叛變,對西軍右翼發起進攻,最終幫助東軍打敗西軍。
關原決戰中德川家康和小早川秀秋的心理較量可謂是一次精彩的謀略戰,再次顯示了德川家康的驚人謀略和過人膽識。回憶起小山評定的德川家康,同樣也是表示自己並不強迫各隨徵大名加入東軍,放任各大名參加西軍,結果各大名都表示願意追隨家康。這一方面表示家康關心各大名人質的安危,出於仁義之心任由各大名西去,另一發面也表示即使沒有各大名的支援,家康也有必勝的決心和把握。明明需要對方的幫助,但是他表現出來的是言行卻是不需要對方的幫助,結果對方往往會幫助持有必勝決心的強者。小山評定和關原之戰中的德川家康都運用了這一手法,前者是出於懷柔,後者是進行威嚇。這也正是兵法詭道的靈活運用。
19歲的小早川秀秋成為了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的一顆棋子。就連其他很多久經沙場的老將也一一成為家康利用的物件,19歲的秀秋為了本家利益,站在強者一方似乎也是無可厚非。後世能夠理解福島正則等東軍大名的選擇,但是無法原諒小早川秀秋的變節,這是因為自古以來東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忠誠觀念不可動搖。人們可以理解戰前各東軍大名的選擇,但是無法原諒臨陣倒戈的叛賊。秀秋的變節讓他成為了一個尷尬的人物,作為戰敗方的西軍各大名無不對他恨之入骨,作為戰勝方的東軍各大名則痛恨秀秋搶走了他們的功勞。從此秀秋逐漸受到各大名的疏遠,鬱悶的秀秋只好沉迷於酒色,消遣度日。受到眾多指責的秀秋逐漸精神失常。1602年,21歲的秀秋在精神恍惚的情況下,錯以為看到了大谷吉繼的冤魂,驚嚇而死。由於年輕的秀秋沒有子嗣,小早川家就此滅亡,領地被沒收。
年輕的小早川秀秋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展現他的才能就在失意中離開了人世。後世只看到秀秋在關原之戰中倒戈的表象而片面地認為他是一個資質駑鈍的暗愚之輩,卻並沒有深入研究秀秋倒戈的原因,也沒有綜合秀秋在蔚山戰役中的表現,歷史最終沒有給予秀秋公正的評價。人們對叛徒深惡痛絕,所以總是誇大叛徒的失誤,掩蓋叛徒的成績,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作為叛徒和牆頭草的小早川秀秋,受到人們的批評似乎是不值得同情的,但是相信大家還是希望能夠了解一個更為真實的秀秋。
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最大受益者德川家康正是看準了秀秋類似牆頭草的立場,所以對小早川隊進行威嚇性射擊。對於牆頭草來說,猛烈的勁風往往比柔和的微風更能讓它明確自己擺動的方向。
7其他資訊
編輯
背叛的第二種說法
也許,小早川秀秋心中理想的關原之戰,是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兩方兩敗俱傷,並且雙方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敵不過小早川,然後他再出擊,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小早川肯定既不是東軍,也不是西軍,而是作為新勢力一舉端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二人,成為關原唯一的勝者。也就是說,小早川秀秋加入東軍並不是他最想要的。
支援這種說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小早川在西軍:
其實大家仔細想想就知道:小早川秀秋向來與石田三成不和,再加上石田三成對小早川的許諾中,毛利並沒有簽字,所以石田三成對小早川秀秋的戰後獎賞很有可能是一紙空文。而且蔚山之戰中,小早川秀秋立的功被奪去,而小早川認為這時石田三成的誣告,因此小早川秀秋定然不會相信石田三成。再加上他在西軍中沒有共同立場的人,被各個將領孤立。但是他在東軍卻可以找到共同立場的人。所以,關原的小早川秀秋絕對不會聽從西軍。
2、小早川和東軍:
小早川秀秋和德川家康的關係雖然不能說非常好,但是至少比石田三成的關係好,小早川加入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