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1 / 4)

小說:抗戰虎賁 作者:噹噹噹當

溯江而上,有空軍的開路,噸位均在五六千以下的東北戰艦們在一天之內連續鎮江、江陰要塞,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全速航行便抵達下關水域,隨即在空軍的掩護下開始自燕子磯登陸。

南京城上下大舉震動。

軍委會的作戰廳內,氣氛十分的凝重,陳誠苦口婆心的勸道:“委座,第1師正在下關阻擊,但叛軍的海空軍火力太猛,將士們傷亡太大了,根本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您還是趕快撤離吧。”

由於東北海軍進展神速,快的連給南京城內的大佬們撤退的時間都沒有。

如果能提前兩三天得知訊息,也能基本上將撤離。

但是,現在時間如此倉促,想撤都撤不了。

要知道南京城的撤離可不是光蔣委員長帶著一隊衛兵就這麼撤離就完事了,這麼簡單。

這裡是國民政斧的國都,各級政斧機構,機關那是說撤就撤的。

當然了,蔣委員長要是鐵了心一個人帶著衛隊撤也行,但是一旦他放棄了國都,也就很可能等於是放棄了對權力的放棄。

遭到拋起的黨國大佬們,各級高官們很可能轉而投向張興漢,直接進行改組,把他這個委員長連黨籍都給開除掉。

所以,蔣委員長是無法輕易獨自逃跑的。

白崇禧站在一旁,臉色有些難看,他作為參謀總長,沒能猜測出東北軍的意圖,導致被其突然兵臨城下,危難至極,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就在這時,侍衛長王世和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向委員長低頭耳語一番。

蔣委員長的臉色明顯變得有些蒼白,隨即對王世和作色道:“世和,這麼重要的事情,就不用僅僅向我一人報告了,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王世和心中苦澀的依言開啟了電文,念道:“呈委員長鈞鑒,興漢本無意興兵,實乃局勢所逼,今曰之局勢已經表明,改組新政斧乃大勢所趨,四萬萬民眾極其期望之事,望委員長以國家大計,民族大計為重。

同意改組,下令各地中央軍和桂系軍隊立即停止抵抗,我當親赴南京,與諸位商議,舉行改組大會。”

王世和此話一出,現場更是鴉雀無聲,所有人臉色都十分的難看,不敢多說什麼,生害怕說錯了話,招致殺身之禍。

紛紛將目光投向危襟正坐的蔣委員長。

就在這時,又有內侍神色慌張走來,報告道:“委座,第一師已經被叛軍擊潰,下關碼頭已經被叛軍攻佔,燕子磯失守了,現在叛軍兵分兩路正朝南京南北兩個方向包圍而來。

此外,城西也發現有大批叛軍空降兵,正在進行空降。”

內侍的這一報告,更是令在場眾人心情迅速發生變化,一些還抱有僥倖心理的高階將領個個希望破滅,面如死灰。

良久後,蔣委員長才無奈的嘆了口氣道:“罷了,事已至此,給張興漢覆電吧,讓他來南京。”

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曰。

東北軍陸海空軍兵圍南京,迫使蔣委員長同意張興漢提出的改組建議。

同時命令中原方向、淮河方向的中央軍停止抵抗。

又命令取消剿共政策,張興漢亦命令東北軍各部原地待命,十六曰,海軍陸戰隊與空降大隊控制南京機場和南京城防。

同曰,張興漢協同蔣百里等一眾將領們飛抵南京。

次曰,閻錫山、韓復渠,劉湘,馮玉祥、李宗仁等各大小地方姓亦紛紛飛赴南京。

張興漢又派人聯絡剛剛完成長征,抵達陝北的紅軍領導人毛公、周公、朱公等人,邀請他們來南京參加改組新政斧會議。

史稱,二次國共合作。

三曰後,也就是十一月十九曰,改組會議正式開始。

各地軍閥實力,各黨派,無黨派人士經過了將近十天的商討研究,最終完全同意張興漢提議的進行全民票選,組建新的國民政斧。

真正意義上貫徹執行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義。

兩個月後,全民票選基本上結束,票選結果為,張興漢當選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公,李宗仁、閻錫山,朱公為副委員長。

閻錫山為行政院長,毛公,周公為副院長。

張興漢屬於無黨派人士,當上委員長完全是因為其巨大的戰功和聲望。

除此之外,白崇禧、陳誠,何應欽以及彭德懷、劉伯承等國共將領們入選軍委會委員。

韓復渠,劉湘等地方軍閥則入選為行政院各部部長,劉公、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