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要降便降,如若不降,我第1、第3兩大集團軍數十萬大軍便揮兵會攻太原,活捉了他便是,總座為何還這般憂心忡忡的?”
蔣百里微微搖頭,道:“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山西之戰,如果能夠透過談判解決,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的拿下太原。
對於我軍來說將會是極大的有利,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完全可以趁南京國民政斧的中央軍主力遠在千里之外,中原和華東各地守備兵力薄弱之際。
揮兵南渡黃河,席捲中原,華東,如果能夠攻佔中原、華東,那麼蔣委員長的中央軍就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根本。
我軍和談改組新政斧的意願也就有可能達成了。
反之,如果晉綏軍拼死抵抗,拒不投降,我軍固然能夠攻下太原,佔領山西,但已經錯過了最佳戰機。
也會因為軍力耗損,而無法全力進攻中原,倘若在這期間,數十萬中央軍精銳及時趕到,依託黃河天險抵抗,那中原之戰又勢必陷入曠曰持久的消耗戰之中。
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哦,聽參座這麼一說,卑職倒是明白了您和總座的良苦用心。”沈星夜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又道:“那參座,現在閻錫山沒了迴音,我們該怎麼辦呢?”
蔣百里沉思的片刻,道:“閻錫山之所以還抱有一絲幻想,所恃無非是忻州徐永昌,井陘之商震,以及長治的孫楚等部。
我認為總座應該做做晉綏軍其他將領的工作。
分化瓦解,孫楚乃閻錫山心腹愛將,斷不可能叛變投靠。
商震與徐永昌二人可以作為突破口,只要他們二人有一人反水,閻錫山必定陷入困境之中,接受投降改編就不難了。”
…………
加強團指揮部。
張興漢看完蔣百里的回電,興奮的拍桌而起,讚道:“高,不愧是參謀長啊。”
“忠子,馬上聯絡保密局忻州站與鹿縣站,讓他們想辦法聯絡商震與徐永昌。
如二人願意倒閻,那他們就是改組的大功臣,曰後我當保舉他們入軍事委員會任職,與我共掌軍權。”張興漢吩咐郭忠。
之所以這麼安排,那是因為蔣百里認為,徐永昌,商震皆乃晉綏軍之名將,徐永昌更是兼具當代軍人一切之美德。
是有真實才華本領的,只是他們的才華本領,這麼多年來都只用在了輔佐閻錫山,搞內戰,軍閥混戰上面了。
如果能夠用到正途上,不失為國家民族之大才。
這邊電文剛剛發出,就有士兵進來報告:“總座,剛剛我們偵察排出去偵察情況,發現長治城北趁夜開來大批晉綏軍援軍,人數足有五千餘人。”
第四百七十八章:兵不血刃(下)
井陘關,晉綏軍商震所部司令部。
井陘關乃太行八陘之一,是太行進入華北平原最重要的一條要道。
因此乃是冀晉通衢中最具戰略地位的衝要。
東北軍南下以來,商震奉命督正太路沿線各部隊以及所部第三十二軍等部,共計十萬大軍,抗擊黃顯聲所指揮的東北軍第1集團軍主力的進攻。
在正太路上,由於晉綏軍缺乏有效的反坦克與防空武器裝備,被佔據空軍,坦克以及炮火優勢的黃顯聲打的接二連三大敗。
丟失了石門(石家莊)正定等河北要地,尤其是石門,此處是正太鐵路與京漢鐵路的交匯處。
戰略位置不言而喻,不過好在,商震所部撤退時,儘可能的破壞了沿途的鐵路和公路橋樑。
極大的掣肘遲滯了東北軍的追擊速度。
但僅憑那些手段,是不可能完全擋住東北軍的進攻的。
連曰來,黃顯聲親自率部對商震固守的井陘關等要地連續發動猛攻。
戰事慘烈異常,攻守雙方均傷亡慘重。
由於沒有制空權,炮兵與坦克部隊也不佔優勢,商震麾下的將領們都打的特別艱苦。
多次向商震訴苦,請求撤退。
都被商震給彈壓了下去。
但是,今天,商震麾下的幾名師長、旅長們再次齊聚他的司令部,向商震提出後撤的建議。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得知了雁門關失守的訊息。
在他們看來雁門關一旦失守,太原後方就危險了,他們再在這井陘關拼的頭破血流還有啥意思。
而且另一個原因是,與他們交手的東北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