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日本擁有四大鉅艦,也一定不能贏得在力量上發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南北洋水師。
然而軍學是一門嚴整地科學,如果說陸軍還有很多方面是精神意志的比拼,而空軍也可以靠著一股血勇像日本神風敢死隊那樣與敵偕亡,那海軍艦船對決就是軍學中對技術裝備要求最高的一項,也是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項。
日本海軍在擁有“九州”號後,已經完全具備了擊沉鎮遠的本錢,以前被方懷倚為海上長城的鎮遠級鐵甲艦不再那樣牢不可破。雖然日本就算擁有了九州、大和、武藏、葛城四艘鉅艦後,艦船噸位也不到10萬噸。而大清透過這幾年的發展,海軍總噸位已經超過20萬噸了。但四大鉅艦造成的陰影和威懾在中國沒有擁有同級戰列艦的情況下,將無法散去。
對於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不擊敗他的海軍,就無從談起擊敗他。以日本小而堅忍的性格,有英法為他買單,遲早一天他又會東山再起。
這幾年,因為中國改變了東亞地區力量的平衡,在中法越南戰爭和中英緬甸戰爭造成地影響下。歷史上直到中日甲午戰爭後英法才倒向日本的情況直接提前了。英法國內一部分過剩的資本在政府的授意下流向了日本,加之受國內整軍備戰的刺激,日本的經濟有了飛速的增長,比之歷史上的苦苦掙扎好了太多,即便吞下四大鉅艦也沒有消化不良。而英法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地支援。也使得日本真正意義上強大起來。可以想象。在未來的甲午戰爭中,已經把中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英法仍會不遺餘力的支援日本。而有了英法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