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3 / 4)

小說:穿越清朝當皇帝 作者:匆匆

伊藤博文非常清楚:此時的中國已經不再是蠻清末年及民國初年時期的中國。中國強悍的陸軍部隊可以斷絕任何想從陸地方向上對中國的進攻企圖。這一點,狂熱的日本軍方是無法或不願意意識到的。因此,他又立即中止了軍隊的擴充和主力戰艦的續建工程,並任命了新的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財閥的資金支援也使日本逐漸恢復了金融信用,但對於任何削弱軍隊實力的做法,日本軍方都絕對無法接受的。因此,伊藤內閣的這一措施再一次得到了抵制。

此時的日本面對中國的大陸優勢,其陸軍力量實在不值一提,一個單純的鳥港事件就已經顯現出了中國海軍是多麼強大。當時日本擁有準備用新艦代替的3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一艘“伊勢”級戰列艦以及兩艘“長門”級戰列艦。已經下水的有1艘“加賀”級戰列艦和1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但由於其現役的主力艦效能落後,遠不如中國新建的戰艦,因此,日本開始全面提速在建的2艘戰艦。為了在數年後,日本主力戰艦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能與中國海軍拉近距離,伊藤內閣提出了一個龐大的造艦計劃:在五至十年內興建兩艘“舞鶴”級戰列艦和四艘“大和”級超級戰列艦!尤其是大和級戰艦一旦建成,將會超過中華級,無畏級等世界上最強大的現役軍艦。

實際上早在世界大戰之前時,中國海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金剛”級和“伊勢”級實在太過落伍,“長門”級雖然經過動力改裝後,效能有較大提升,但還不能與中國最小規模的“福建”和“臺灣”兩級戰艦對抗。就算加上剛下水的“加賀”號與“天城”號戰艦,日本海軍中稱得上主力戰艦的也只有4艘,更讓日本膽寒的是:中國在此期間還建造了兩艘出口智利的“拉託雷海軍上將”級戰列艦、兩艘出口義大利的“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和兩艘“勇敢”級戰列巡洋艦。也就是說,中國的造船工業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便能建造出三種級別的主力戰艦。這是日本造船工業無法企及的概念。更別說,中國現在又在為義大利建造的4艘“羅馬”級戰列艦。如果中日兩國真的突然爆發戰爭的話,僅憑中國強大的造船工業,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建造出數量驚人且戰鬥力極強的戰艦。

風雲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四百章 假想敵

泡書吧 更新時間:2011…5…30 10:36:18 本章字數:3437

1900年7月14日,明治天皇在宮中審視了海軍軍務官的奏摺,折上寫道:“耀皇威於海外,非海軍而莫屬,當今應大興海軍……”

這句話,立即撥動了明治的心絃。在伊東佑亨等人的建議之下,他立草詔書,諭令全國:海軍之事為當務之急,應從速奠定基礎。日本人的“水磨”遇到遠東洋流的衝擊,如今要立即瘋狂地運轉起來了。

詔書一下,馬上在整個日本列島引起了巨大轟動,一時間,強帝國海防,築鋼鐵防線,造巨型軍艦的口號在民眾當中迅速鼓盪開來,上至政府,下至普通民眾都陷入了巨大的造艦強國的洪流之中。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若干年之後,超越中國!從這一刻起,中國成為了日本唯一的假想敵。

但是日本是一個善於向敵人學習的國家,此時,就連沉埋多年的林子平的《海國兵談》也被“解放”了出來,成為日本人談海防、論練兵的重要理論依據。這位18世紀的仙台人還曾專門寫了一部《三國通覽圖說》,裡面記載了朝鮮、琉球和庫頁島的地理、民風,以便在“日本勇士率領雄兵入此三國之時”當做指南。一同被送往皇宮的還包括從赤井東海的《海防論》、松平定信的《海防獨語》,到吉田敏成的《海警妄言》、佐藤信淵的《海防餘論》等所有能蒐集到的海防論著,甚至中國人魏源那本曾在故鄉遭受冷遇與遺忘的《海國圖志》,也成為天皇、大臣的必讀之書。

明治政權以驚人的速度和決心,使海軍分佈在地方各縣的艦隻全部轉到了海軍部制下。很快,在天皇的旗幟下就聚集了全日本可供海軍使用的一切軍艦。在日本軍部炮製的雄心勃勃的計劃中,日本未來的海軍將要超過中國,在10年內擁有大小軍艦200艘。炮製這一計劃的伊東佑亨,計劃僅戰列艦就要裝備20艘,他還把海軍經費提到超越陸軍經費的高度。

在東京,原來的廣島軍港正加緊施工,準備把這裡改為培養新式海軍人才的海軍*練所,幾個驕傲的不列顛人出出進進,試圖用純粹的英國方式,來塑造日本的海軍。

在歐洲的幾大造船廠,都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這些矮個子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