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遠,數量又遠超敵軍,優勢極大。確實是沒有損失一人。不過,由於初次交戰,又是恃強欺弱,水師諸將興頭都有些過大,三十艘敵艦,不到半個時辰就被打沉了十四艘,到了天津又被打沉了一艘,所以,如今僅俘虜了十五艘。而且大多艦身帶傷。”
“哼,天津!……天津是北京的海上門戶,虧得朕把此等重任交給了高文熠,卻沒想到他居然如此翫忽職守,簡直就是該死!”康熙怒道。
“皇上,於大人曾說,雖然捱了三發炮彈,卻是無話可說。因為他進港之前並未通報,也並未獲得允許,此等做法若是放在國與國之間,等於就是無故侵犯他國疆土,是向該國宣戰,所以,捱打是活該。只是,那三炮並非總兵高文熠或者副將黃象新下令所放,竟是三名士兵倉促之間所為,實是讓人有些心寒。而且,那三名士兵乃是因為四處找不到人通報,之後才不得已強行砸開炮臺上貯存炮彈與火藥的石室取出彈藥進行抵禦,這說明高黃二人對彈藥的守衛也不夠在意。而且,整間石室的火藥竟只夠放三炮,炮彈也已嚴重生鏽,簡直就是視國防大事如同兒戲。對此,於大人說……”
“於中他說什麼?”康熙問道。
“於大人說,若海參葳水師是敵軍,他當時下令反擊的話,頃刻之間,大沽口就會在毫無反抗的情況下,化為一片齏粉。而且,若船隊是在夜間而來,後果更將不堪設想。……可是,在我大清周邊,有此能力者,卻不乏其國!”張玉祥低聲說道。
“不乏其國?於中他這話是什麼意思?”佟國維問道。
“回佟相,於大人說,歐洲諸國,僅在我大清周邊的商船船隊,聯合起來,便已足以組成數支海參葳水師了!更遑論他們在呂宋各地還駐有許多專門的戰船!都是可以進行遠洋大戰的。”
“啪!”
康熙猛得一拍御案,“忽”地站了起來。
第三卷 物華天寶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次奏言
於中的幾句話很管用,張玉祥很快就再次被康熙派回了天津,一方面宣旨罷黜高文熠和黃象新,啟用新總兵重整天津防務;另一方面,是宣召於中進京奏對。
而他走後,康熙又和上書房四大臣討論了起來。
……
“加上於中這一次,這已經是第三次有人向朕點明海防之重了!”康熙從御案後走下來,語氣有些沉悶,“這是我大清的軟肋所在啊……”
“第三次?皇上,那以前還有何人曾向您進過言?”佟國維問道。
“第一次是馬德!就是他奏建海參葳水師,你們難道忘了?”康熙朝四人問道。
“原來是那一次。這個奴才還記得。那一次是有海盜意圖在中途搶劫黑龍江海關厘金,後來被發現便企圖進攻寧古塔,不想,卻原來是各有算計,只不過是想讓我朝與那荷蘭國、俄羅斯國以及日本國交惡!……”佟國維賣弄似的說道。
“是啊!幸好朕那一次聽取了馬德的建議,要不然,福建水師被焚,此次還真是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進軍臺灣呢!”康熙嘆道。
“皇上,奴才以為馬德有功,於中也有功。在海參葳建港是馬德的建議,不過,海參葳水師卻又是於中帶人一磚一木建成的,如今能有如此戰力,可見他確是下了功夫的!”馬齊奏道。
“說得有理。這兩人確實都該獎賞。”康熙點頭道。
“皇上,馬德是第一個向您點明海防之重的,於中是第三個,那第二個是誰呢?”佟國維又問道。
“第二個就是奉天府尹費迪南!”康熙答道。
“費迪南?”
“沒錯。馬齊你可還記得,你去年覺得有些忙不過來,便請辭了兼任的理藩院尚書一職!”康熙朝馬齊問道。
“奴才記得!”馬齊點頭道。雖說能進入上書房就已經證明他是一個能力極佳的人,不過,在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的同時,又要去兼理理藩院,讓他感到有些受不了,所以,便在去年過年的時候向康熙請辭了。
“馬齊不做理藩院尚書,朕自然要再選一人出來,結果,想來想去,朕就想到了費迪南!”康熙微微笑了一下,又接著說道:“卻不曾想,那費迪南居然跟朕講起了條件!”
“講條件?這位費大人還真是有膽量,佩服,佩服!”高士奇笑呵呵地調侃道,把佟國維正要出口的斥責給堵了回去。
“哈哈,不錯,現在想起來,朕也有些佩服這費迪南的遠見了!”康熙笑道。
“皇上,微臣有些好奇,這費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