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3 / 4)

說起,唐末群雄紛爭,形成了“梁唐晉漢周”五代和“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十國的歷史格局。燕雲十六州數易其主,後來落到後唐莊宗沙陀人李存勖之手。後唐節度使石敬瑭想造反自立,便以此地為代價許給遼國,並甘願做遼的“兒皇帝”。遼國皇帝耶律德光答應了他的條件,車騎兵五萬援助石敬瑭。

要花割讓,它是從誰手裡割讓出去的?在割讓之前,又是屬於誰的主權?後來漢人計程車大夫、史學家都說石敬瑭把原本屬於漢人的領土割給了契丹族的遼國,憑心而論,其實這“燕雲十六州”本來也不在漢人手裡,而是在沙陀人手裡,總不能說已經亡了國的唐朝還對該地擁有主權吧?

而宋國繼承的是後周的衣缽,它的固有領土只有河南一地,被它所滅掉的蜀、唐、吳越、楚、南漢、南平、北漢,都是憑著強大的軍事打下來的,當時也沒見它以中原正統自居,打起“收復失地”的旗號。

趙光義打起收復漢家失地的旗號,只是為了出師有名,這一點楊浩明白,蕭綽也明白,蕭綽認為遼國擁有這片領土理直氣壯,可楊浩自然也有楊浩的想法。

一見了這封國書,楊浩手下的文臣武將自然也不肯輸在理上,一個個摩拳擦掌地打算和遼國打嘴仗,當然,與此同時軍事行動也不會停止,潘美嫌隨軍的文官文采不成,還向楊浩建議,最好從朝中調幾個大學士來,跟他們玩筆桿子,北人還差得遠呢。

楊浩搖了搖頭,徑直召來遼國使節墨水痕,當著他的面,直言不諱地道:“幽雲十六州當初為什麼歸屬了遼國,怎麼沒有歸屬漢、晉、唐、南平呢?因為那是遼國憑本事拿下來的,我們漢人沒本事奪回來而已,事實如此,其他的話說的再怎麼冠冕堂皇,都不過是自掩其醜的託辭。

現在,我們有這個本事了所灶我們要奪回來。一個地方是屬於誰的?誰佔領著就是屬於誰的。天下是誰的?誰打下來就是誰的。那麼燕雲十六州是誰的?北朝若是打得敗我,那它就是北朝的。

朕為何興兵?因為幽燕之地,進可攻,退可守,乃中原屏障,它的得失直接關係到我中原國運。朕今日兵強馬壯而不取之,豈非貽禍於子孫?所以朕要打,此事沒有轉寰的餘地。”

楊浩這番話簡直就是趙匡胤那句“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

墨水痕聽了面色如灰土,惶惶趕回幽州,蕭綽聽了不覺氣苦,但是對楊浩的強勢和坦然,倒是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不錯,雙方爭來爭去,其實為的是什麼?如果此處沼澤煙瘴,毫無價值,中原的君主們還會念念不忘地要奪取幽燕嗎?今日楊浩倒是一言道破了其中真諦,算是個光明磊落的漢子。

蕭綽柳眉倒立,鳳眼圓睜,一口銀牙緊咬,把楊浩的國書撕的粉碎:“和談無望,那就打吧”

第140章 漢軍滿萬不可敵

“如今宋國大軍卷十重來,與勢洶洶較?卜次十有過之,又兼有西夏騎卒,世子以為,太后與幼主僅憑耶律休哥一人之勇,可能拒得強敵麼?”,

說話的人三十出頭,面目平庸,無甚出奇之處,只是一雙眼睛非常有神,透著幾分精明。若有長安人士看見,或許會有人認得,此人正是當初齊王趙光美府上的管事胡喜兒。

盤坐上首的是一個三旬左右的大漢,龐大的身軀,滿面的虯鬚,偏又束髮頂冠、穿著一龔漢服,那壯碩的身子把那衣服撐得緊繃繃的,似乎稽一用力就會繃裂開來。他這體態模樣,若穿一身左衽胡服,皮裘狐帽,倒也威風凜凜,偏是穿著一身中原漢人衣衫強作斯文,叫人看了好笑。

此人叫做耶律留禮壽,乃宋王耶律喜隱世子。

宋王耶律喜隱受德王耶律三明謀反一案牽連,被幽禁起來。這位宋王世子,現在已是該部族的實際領導人。

留禮壽撫著大鬍子,微微搖頭道:“來者不善,來者不善啊,宋軍的步卒大陣本就令人頭痛,如今又兼具騎兵之長,宋軍可攻可守,進退自然,耶律休哥前番大勝,很大程度上是靠著宋國皇帝久勝怨狂、久戰心切的原因誘他中伏,真論起實力來,以我遼**力……恐難勝宋人。”,

胡喜兒笑道:“其實若論驍勇,我北朝兵馬自幼練就的騎射(非凡文字更新),又是在自家地盤上做戰,可未必就怕了南人。我們之所以連吃敗仗,不是我北國兵馬不濟,實是因為太后屬意於耶律休哥,有心下嫁於他,失了皇家體面,以致民心軍心盡喪。”

留禮壽一拍大腿,憤然道:“不錯,你說的在理兒,正是這個話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