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只有所謂的後七子了。
所謂後七子,乃是嘉靖年間的七個文學大家: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和吳國倫。
這七人提倡復古,以為文章自兩漢、詩詞自隋、衛之後都不值一讀,今人作文只要“琢字成辭,屬辭成篇”,模擬古人就可以了。
這七人當中李攀龍曾作到刑部主事一職,後來因為得罪嚴嵩,被罷免,如今在家鄉養老。
王世貞則在南京做刑部尚書,謝榛垂垂老也,早致仕回鄉多年,宗臣遠在福建,梁有譽去世多年,徐中行和吳國倫也沒在京城做官。
這七人若能出手,或許與小閣老有一拼之力。他們都是復古派,為人也嚴厲正直,根本不可能參與進這種風流韻事之中與人爭鋒。
況且,這七人對詩詞雖有涉獵,可真正寫得好的卻是散文。尤其是宗臣,他的那篇《報劉一丈,更是不世雄文。
至於其中名氣最大的王世貞,則擅長寫戲,乃是明朝戲劇的開山宗師。
作文講究氣勢,寫戲得會謀篇佈局轉承起合,而詩詞卻需要才氣。
莫說以彩雲的身份請不到這七人,就算請來,也未必能勝過嚴世藩。
如此算下來,天下間,能夠在詩詞上壓倒小閣老的人,只怕還沒有出生。
別人不成,眼前這個只懂得說大話的少年,更是不行。
一念至此,依依卻有些絕望了。
煙花行中也講究傳承,依依如今拜在彩雲門下,自然要學她那手精妙的琵琶絕藝。而後,曲牌詞牌唱腔也得全盤學會了,所謂假傳一句腔,真傳一口氣。然後,彩雲所唱的詩詞,也要全盤繼承下來。等到出師,又是一個小彩雲。
因此,煙花行中師徒關係密切,很多時候甚至比母女關係還親。
彩雲敗在湘月手上,從感情上講,依依自然是同仇敵概。從現實上來說,煙花行的女子,尤其是清館人,大多隻做到十八歲,攢夠了嫁妝就會尋個好人家嫁了。
彩雲已經十六歲了,最多兩年就會退出這一行。
然後就該著依依接彩雲的班了。
若彩雲還是那個花魁,作為花魁的真傳弟子,依依自然也是水漲船高。煙花行裡也分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