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的提議看上去並無任何不妥。韓信和王涇二人本就是目前秦**職最高的兩名將軍,而且都是部下甚多勢力龐大,由他們兩人分領南北軍也是合情合理。再加上孟堅的支援,所以在朝會上韓信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預設了子嬰對他將權‘僭越’。
只是細心點的人都不難發現,看似波瀾不驚的秦國朝堂已經在潛移默化的進行著變更。
韓信在軍中地位超然,依靠軍功起家的他在秦軍中威望極高,近六成的將軍和將尉都是他來到關中後直接或者間接的提拔上位的。反秦聯軍幾乎將秦國舊的軍隊體系完全摧毀了,而韓信正是在這一片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了一支新的秦軍。
所以子嬰若想靠激進的方法直接剝奪韓信的軍職那是絕無可能,到可能還沒有動手就會被韓信一系的先發制人。所以他才想出了溫和一點的辦法,那就是在軍中捧出另一名獨擋一方的大將和韓信分庭抗拒,最後再徐徐圖之。
而王涇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論出身,他是王翦的曾孫,王賁的孫子,如今關中第一大族王氏的族長;論資歷,他從軍六年,在北征漠北一戰中和韓信並肩作戰因此而受封將軍,後積功升為右將軍,鉅鹿慘敗后王涇忍辱負重的回到了北地收攏殘軍,為秦國儲存下了寶貴的元氣;論勢力,從北地返回關中的北軍殘部皆是他所帶之兵,在這部秦軍中威望極重,而右將軍王歧也是他的叔父可以依仗。
種種所有,都讓王涇具備了和韓信分庭抗拒的條件。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氏是秦國大族,根深枝茂、世受國恩,王涇作為族長不可能不考慮家族的利益。這也讓子嬰有意扶持他對抗韓信,分裂韓信過於龐大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