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3 / 4)

小說:天生韓信 作者:童舟

稽粥果斷的下令全軍停止撤退,掉轉過頭來佈陣準備迎戰。

草原之上最重馬力和士氣,若是一味的逃跑只會讓士兵們人困馬乏,猶如驚弓之鳥,仗還沒打便輸了九成九。若是一心迎戰,到未必沒有取勝的機會。

秦國的追擊騎兵也浩浩蕩蕩的尾隨而至,當中打著的旗號正是偌大的“韓”字。秦軍到也並不急著進攻,而是結陣遠遠和匈奴人對峙,似乎也在修養馬力,等待時機。

唯一讓稽粥感到欣慰的是這股秦軍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遠遠的看上去和己方的兵力相當,這也讓稽粥看到了取勝的希望,要知道騎兵交戰,匈奴人才是真正的主導者。

很快稽粥就發現他的想法錯了。到了午後,秦軍終於率先發動了攻勢。

萬餘名弓騎兵分為數股快馬脫離了本陣,馳到距匈奴大軍一箭半之外的地方便仰天奔射,藉著賓士的馬勢密集如雨的箭疾自天空落下,匈奴軍中前陣不斷慘叫連連,匈奴人手慌腳亂的張弓還擊,卻因為弓箭在射程上略輸給秦人而反擊效果不明顯。

稽粥見裝備上的劣勢導致己方作戰不利,便立即下令騎兵衝擊秦軍的弓騎兵,打算利用近身肉搏來彌補裝備上的差距。

見匈奴鐵騎衝來,秦軍的弓騎兵並不慌亂,而是迅速回縮道身後的秦軍方陣中,前排的騎士高高平舉起手中的弩機果斷的射擊。秦弩恐怖的殺傷力在是一覽無疑,密集的弩箭猶如狂風暴雨般釘在最前列匈奴人的身上,巨大的機械力量將他們的身軀高高拋起,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既然沒有死透,也在馬蹄塌下中被猜成肉泥。

二箭之地轉瞬快馬之下轉瞬即至,可匈奴人卻為此鋪上了一地的屍體,二疾過後,匈奴人的兵鋒已經逼近,弩騎兵迅速兩邊散開,出缺口處猛衝出一支鐵騎,一馬當先的正是手持大斧的蒙石,他嘶聲怒吼著,高舉著的戰斧毫不留情的砍向靠近馬前的匈奴人。

猶如兩股洪流狠狠的撞在一起,濺起了一片血肉之花,落馬聲慘叫聲不絕於耳,秦匈士兵都高聲怒吼著,揮著著大刀只想將眼前的敵人砍為二段。

這完全是一場力量的對比,雙方沒有任何技巧,只是硬碰硬的砸在一起,彼此都拼命的向前,想要將對手壓迫的退後。一個又有一個的勇士紛紛倒下,卻沒有人後退,誰都清楚,騎兵打的就是衝勢和氣勢,後退就等於將勝機拱手相讓。論馬術,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遠遠勝過秦軍,可秦軍卻有著他們沒有的馬鞍,能在馬背上更加如意的劈砍。此消彼長下,雙方竟然不相上下。

韓信卻並沒有親自上陣,他只是在中軍中冷眼旁觀,他發現了匈奴人同樣未用上全力。在激戰的戰場後,大半騎兵仍然只是勒馬觀戰。和韓信一樣,稽粥也在等待機會,等待秦軍露出破綻的時刻。

正在廝殺的雙方士兵似乎就像大餐前的開胃甜點,只是雙方主帥彼此之間的試探。稽粥在等待韓信露出破綻之時,可韓信卻並不打算一直等下去,他打算自己創造機會。

揮了揮手,隊中緩緩的走出數千名騎兵,約莫三千人左右,領頭的正是猛將英布。

和普通的騎兵並不相同,這些騎兵渾身上下都是精良的甲冑,就連馬匹身上也披掛整齊,胯下的坐騎更是高頭大馬,遠比一般的戰馬高大。

這就是韓信精心打造的重甲騎兵,有了馬鞍後,重騎兵在馬背上便能更好的掌握平衡,能做出槍刺等動作來,而不再是單純的依靠衝擊力。不過這一隊重騎兵的成本確實極高,光特殊的戰馬需要餵養精糧就是比駭人的數字,再加上一身精心打造的甲冑,兵器,已經行軍時需要馱重甲用的騾馬。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種重甲騎兵是用金子堆起來的特種部隊,所以絕難推廣,極秦國之力也不過只能維持三千人的規模而已。

這支軍隊的頭領正是以剛勇而著稱的英布,他張大著嘴,大口的喘著粗氣,滿臉的興奮,看上去十分滿意韓信為他挑選的這支部下。

沒有那一隻軍隊能和他身後的這種重騎兵想媲美,只要運用得當,這支騎兵幾乎是無敵的象徵。

韓信大手一揮,英布立刻會意,部下齊齊隨著他放下護盔,挺起馬槍。

“勝利屬於我們。”英布仰天怒吼,一馬當先的衝了出去,身後的三千重騎緊隨其後。

稽粥很快就注意到了這支向自己逼近的騎兵,也發現了他們的古怪之處。這些渾身黑色的騎兵速度極慢,卻藉著下坡之勢緩緩加速,一點點變快起來,漸漸的加速,猶如下洩的山洪般。

匈奴人很快就張弓放箭,想用弓箭來將這對不自量力的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