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女官御夫記 作者:套牢

風。

夏末初秋韶光正好,縷縷微風徐徐將車簾吹了起來,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灑下斑斑點點金輝,帶著些麥子的香氣和蒿草的清新,絲絲涼意從窗外柔柔拂來。

馬車終於行至菁州縣衙,整座城都是以衙門為中心,車馬粼粼人流如織,街上少不了種種繁華景象,旌旗招展,酒樓喧譁,店鋪林立,吃喝玩樂一條龍自不在話下。

衙署坐北朝南,大門前有一道照壁,畫一隻四腳獸,其名諧音‘貪’,意思是警戒做官的不可貪婪。照壁稍後,東南兩方,各有牌坊為東西轅門,由轅門進來,正中是大門,大門有三個,一個正門,兩個側門,上面畫有門神,門的上方有一個匾,上書“菁州縣”三個龍飛鳳舞氣勢凌然的大字。

接著進了大堂,亦叫正堂,是古代知府聽政布令之所,衙署的主要職能部門都在此佈置,公堂楹柱上懸有一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大堂的背後是堂帳,猶如現在舞臺上掛的“天幕”,不過這幕布後面並非是實實在在的牆壁,而是六扇門,又叫中門,專供縣官升堂時進出,所以這堂帳上齊門枋,下及於地,從中間上方起呈人字形分掛兩邊。

從大堂出來穿過寅恭門便是二堂,是府衙內僅次於大堂的辦公場所,知府的日常公務活動主要是在這裡完成的,所有需要預審及不宜公開審理的案件一般都先在二堂審理筆錄。由於是知府日常的主要辦公場所,府署內部的主要辦公機構多在此設定。

接著便是內宅了,這便是今後的棲居處了,院子裡站了一對中年男女和一個小丫頭,那個中年婦女一看便知眼前這位應當就是新上任的女官人了,看起來倒是個平和的,連忙拉著身邊兩人朝她拜見。

如玉趕忙攔住道:“是劉媽吧,如玉初來,煩請劉媽多多指教才是。”

劉媽恭敬的笑著說道:“不敢不敢,女官人一路鞍馬勞頓,伺候您是我們的分內之事。”又介紹身邊兩人說道:“這是拙夫劉達,以後您有什麼跑腿兒的事招呼他就行。”那劉達似有些不善言辭,木訥的地順著劉媽的話點了點頭。

“大人,這是小女喜鵲,快向大人問安。”說著便將喜鵲拉過來。

這隻小喜鵲應是隨了孃的性子,這位女官人容姿秀麗清揚婉約,通身帶著一股溫和之氣,也就比她大個幾歲的樣子,便笑嘻嘻地說道:“大人好,小女劉喜鵲,您叫我喜鵲就好。”

幾人忙活著將她一應隨身物品在內院安頓好,略微休整,便換上官服到衙門大堂點卯去了,此時衙門前擠滿了人,都是要來瞧瞧這女官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只見這位女官人身穿七品鸂鶒補服,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雖年紀不大,但行姿端莊不卑不亢,帶著一股渾然天成的灑脫,絲毫沒有小女兒家的矯揉造作,落落大方坐於公案後,身後是一幅海水潮日圖,象徵光明與正義,頭頂懸掛一方牌匾:明鏡高懸。

雖寓意是好的,可慢慢地這些也成了擺設,百姓已經對衙門產生一種恐懼感以至於寧願吃虧私下和解,也不願去衙門打官司,之前這菁州縣也不外是天高皇帝遠,衙小王八多,但如玉既然來了,自不會再叫它荒唐下去。

皇帝任命她來,也是有原因的,這前兩任知縣第一個因貪贓枉法被查處,奈何朝廷朝殺而暮犯,他雖為皇帝,卻未生通天法眼,鞭長莫及,第二個也重蹈覆轍鋃鐺入獄,剩下一攤亂賬交由她打理,也算是對她的考驗。

《天下衙門》中有言,州縣衙門裡的種種惡劣與可恨,以世道人心觀之,未嘗沒有幾分道理,官也好吏也好胥也罷,無非都是一根“利”字藤上的瓜,既是“利”字藤,自然就免不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了。

一個‘利’字古往今來絆住了多少人,得失公道自在人心,不外乎方正好自己便是。

如玉坐罷,只見下方左側正襟危坐著的師爺徐恆,大約五旬左右看起來倒是個忠厚老實的,衙門兩次改朝換代他依舊泰然不倒,要不是心中十分有成算,那麼就是為人清正,不授人以把柄,如玉心中嘀咕:這是師爺和縣官不自古以來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麼?且走且瞧罷。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一次見面全員到齊,右邊最前方站著的大約就是菁州第一捕頭蕭衍了,大概不到三十的年紀,只見他著一身黑色鏨金勁裝,魁梧挺拔,古銅色的面板,稜角分明,面無表情儼然雕塑的一般,只濃墨般的俊眉緊蹙,大約平時是愛蹙著眉頭的,眉心中央有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