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不說這個,還是先簡要說說你們的計劃吧。”楊銳沒有細說。直接入了主題。
“我來說吧,”蔡元培搶先開口道:“教育普及化的目的最終是實現全民教育,而實現全民教育則要從小學做起。考慮到初小前幾年已經施行了市場化。那麼我們只好保持以前的政策不會,只是民間教學力量若不能完成初小教育。那麼缺失的部分將由官辦學校補充。
高小教育則將完全由官辦學校主導,那些私人學校要是能透過學部考核。那麼將和初小一樣,透過畢業考試、學籍、戶口本發放教育補貼。”說到這裡蔡元培岔道:“本來認為學生只要上學便可以對它們發放一定補貼,但綜合考慮下來,還是否決了,我們擔心學生會和學校聯合起來騙取教育補貼。
初中不在普及範圍之內,討論下來這方面的招生數要充分考慮到大學、技校的錄取人數。這畢竟不比小學,按照現在的學制,讀完初中學生的年齡已有十五歲,沒有出路將是一個大問題。”
聽蔡元培說道這裡,楊銳就知道他完全沒有理解教育普及化的真正內涵,但他沒有打斷,而是想看看學部這些人到底怎麼花這三億兩白銀。
蔡元培不知道楊銳的心思,待說完委派留學生後,他沒有介紹預算,而是轉而談起滬上有很多學生在工讀互助,而且他們還想把工讀互助放到國外去,比如法國。聽聞到此,不想再等待的楊銳當下打斷他的話道:“孑民是和吳稚暉有聯絡吧?”
沒想到一提互助楊銳就說吳稚暉,蔡元培當下道:“確實有聯絡,我本來還想請他到大學堂任職,但被他推卻了。”
“孑民難道就忘記了當年學社分離之事,吳稚暉如果來了,再鬧一次怎麼辦?”楊銳看著蔡元培道,他越來越覺得他坐學部的這個位置很不合適,可又找不到安頓他的地方。
“竟成,當年的事情都過去了,何必計較呢?”蔡元培道,“你不會真信枚叔所說,以為當年是他出賣了我們這些人吧?”
“出賣不出賣我不計較。你不要忘記當年學社分離的時候吳稚暉是怎麼說的,他說不管誰有道理,誰弱他就幫誰。當時我不在場,我是後面聽枚叔說的,枚叔還被他鼓譟章行嚴弟弟打了一耳光。吳稚暉這個人,看上去仗義的不得了,其實呢?除了會搗亂什麼都不會幹。”楊銳道。“孑民,現在所有的政府官員都要透過吏部的審查和考核,老師也是公務員,他們雖然沒有官職,但影響的學生甚多,審查和考核本來也歸吏部管,可在你的要求下,老師的考核都由學部自己負責。我這裡可明言哦,如果哪天學部弄出什麼亂子來,這個權利可要回收到吏部。”
楊銳忽然有些翻臉不認人,蔡元培當即頭上冒汗,他道:“這老師的審查權不還在吏部嗎。竟成你就這麼不放心我?”
“我不是不放心你,而是不放心學堂。特別是大學堂。這裡面本就思想煩雜,有些東西說說、研究研究也就罷了。可真要組織起學生,搞成一些什麼組織,那事情可就大了。”楊銳道。“所以,我不同意學部去資助滬上工讀互助的那些人。大學堂招生考試的資格很寬鬆,考試費只需一元錢,他們考不上能怪誰?而且來自滬上的訊息顯示,這些人全部是由一個叫做晦明學社組織的,你這是要資助這些學生,還是要資助晦明學社?”
“竟成。我只是想資助那些學生。因為這些工讀學生,滬上各大學堂上課常常人滿為患,甚至影響正常教學,這麼放任他們根本不是辦法。”吳稚暉前段時間拉攏劉思復不成,就好心的把晦明學社的情況寫信告訴了蔡元培,希望他幫忙。吳稚暉對此本來不怎麼抱希望,畢竟當年的隔閡很深,可誰料到蔡元培看到信後不自覺想起愛國學生當年的境況,他倒是想幫上一幫。
“如果影響正常的教學。那學校可以制定出政策禁止這些工讀生入教室旁聽。”楊銳道:“如果因為這樣學部就掏錢資助,那麼對於其他學生來說有何公平可言?今天三千人工讀,那學部就資助三千人,明天五千人工讀。那就資助五千人,那還要高考幹什麼?索性大家都工讀好了。孑民,很多時候好人、好心做出來的事情比壞人做出來的事情還糟糕十倍。學部是一個政府部門。公平最為重要,事情不是你善心一起就能決定的。”
楊銳不留情面的批駁讓蔡元培很是難堪。半響之後他道:“可我已經給吳稚暉去信答應資助這些工讀生,做人總不能言而無信吧?”
“問題是你做人的信譽不能建立在國家利益上。如果這是你自己的錢。我不會反對。可為什麼一個故舊來一份信你就能拿國家的錢去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