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部分(3 / 4)

小說:清末英雄 作者:尋找山吹

的公司裡,然後官商勾結,最終使這些商紳能左右政局,形成日本那樣的財閥。為此,昨天晚上我就讓工部、商部,以及廷尉府聯合起草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徹底杜絕這種可能。”

楊銳表情嚴肅,他說完商業上的事情再說學部,“國人素來尊師重教,這是好事,可卻又有很多人希望桃李滿天下。這看上去好,但這些桃李老是會抱團,他們拉幫結派,黨同伐異,最後變成學閥。這些學閥總是不想別人學歷比他高,巴不得大學生鳳毛麟角,自己好永受殊榮。看看日本,不就是這樣嗎?專科學校六十六所,在校生只有一萬七千三百五十人;大學呢,只有七所,在校生才七千四百人' 注,每年畢業生還不到兩千,比我們外派的留學生還少。”

楊銳詞不達意的一通胡侃,稍微明白他意思的蔡元培悲愴道:“竟成,我就問你,普及那麼多大學生出來,畢業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鬧事怎麼辦?”

“我不是說了嗎,做民工啊。”楊銳看著他的模樣好笑:“鬧事或許有,但鬧不鬧在於控制。再說大學報考自願、學費免受,他們有什麼理由鬧事,誰保證過進了大學就一定有工作?誰又保證過大學生月薪就比民工高?教育可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如果為了保住某些人的斯文搞貴族教育、精英教育,最終的結果只會出來一大群學閥。到時候只有他們認可的學生才會錄取,然後一窩人黨同伐異,最後那些學閥成了大師。我不要什麼狗屁大師,我要民工!”(未完待續。。)

ps: 注:近代日本高等教學研究,p258。資料為1915年。

補充第四十章美國膠片進口數字:

1913年美國對中國輸出的膠片總額為2100萬美元,為189,740英尺,其中包括未曝光和已使用的膠片,到了1926年則劇增為9400萬美元。

——沃倫。科恩(cohen…warren),美國回應中國:中國關係史,p68、107

庚卷 第四十三章 掙美元

楊銳‘狗屁大師’之語明顯是語有所指。開國前就對高等教育做了規劃,可兩年下來,大學畢業生才一萬出頭,離之前目標差好一大截。這裡面有客觀因素,比如學生人均教育費不夠、教授不夠、校舍建設未完等等,而主觀上則是學部擔心畢業生太多影響就業。

楊銳對此原本信以為真,可當月前看到學部呈遞上來的皇家科學院院士草擬名單時,他忽然有些明悟,那就是學界似乎有學閥橫行的徵兆。楊銳質疑名單上為何有那麼多文科類院士存在,蔡元培的回答是說這人是某某大師,那人又是某某大師,聽得人很是不爽,特別是梁啟超還列入其中,是以他將這名單永遠給‘留中’了。

大師之稱,氾濫於民國。為何民國出大師而後世不出大師?以前楊銳不知,但現在身處此間,卻不由質疑每年大學生畢業萬餘人、留學生當成寶的高等教育環境下,那些大師的含金量有多高?再則對中國而言,這是一箇中西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就世界而言,這又是科技大爆發的時代,在這麼一個燦爛的時代,還只出一些文科大師,真是讓人臉紅。

中華不是民國,不需要那麼多大師,也不會每年只有幾千人大學畢業生。帶著後世的殘念,楊銳認為總有一天大學畢業生人數要達到五百萬,而當下,他認為每年最少要畢業二十萬名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將進入工廠一線,或成為基層技術/管理人員,或帶著一班技校生。成為工人班組長,要想做到高層。那就拼命、拼才、拼爹吧。

楊銳說完狗屁大師,蔡元培應付了幾句就告退了。待到下午下班前學部將計劃重新調整再送過來時,來的只是蔣維喬,蔡元培沒來。

“孑民呢?”拿著修改好的草案,楊銳看著蔣維喬問。

“孑民說困了,先去睡了。”蔣維喬目光有些躲閃,他支吾後忙把話題轉入草案:“我們重新做了一個規劃,大致是這樣的:初小每年一千萬人,學制三年,每人每年三兩。但考慮到市場化削減了成本,預所以預算定在八千萬;高小每年一千萬人,學制兩年,每人每年四兩,預算也是八千萬;初中定的是每年三百萬人,學制兩年,每人每年五兩,預算三千萬;高中每年八十萬人,學制三年。每人每年十兩,預算兩千四百萬,技校每年八十萬人,學制三年但只算兩年。每人每年十五兩,預算兩千四百萬;”

蔣維喬說到這裡頓了一下,再道:“大學生。每年十萬人,學制四年。每人每年四十兩,預算一千六百萬;博士碩士每年兩萬人。這個只能算每人費用,綜合考慮下來,每人平均費用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