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與人物的性格發展,故事的情節進展,奇妙地溶於一爐;不迴避矛盾,在這些矛盾中塑造人物,構設情節,並利用這些矛盾,激化情節,製造高潮,誠大手筆也;在處理中蘇戰爭、中印戰爭、軍內矛盾、林彪事件等這些棘手問題上,正面相對,舉重若輕,溫柔敦厚,既反映了史事的真實性,又考慮到小說的藝術特性所要求,成為讀者可以接受的、紀實與藝文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完美的作品。
作品在構置矛盾及處理矛盾的方式方面,尤其值得稱道——在部隊長面對李滬生關於“蘇聯主義者、中蘇開戰以及中國文化性質”等詰問及後來被迫在沙丘中與李滬生打鬥;部隊長“受審”“收監”及嗣後出山組建紅藍盾軍團;“中亞泥布拖地”受冤屈、忍辱負重、堅持為我軍工作,最後妝扮匪徒,深入阿富汗為我軍下一個世紀情報工作“取火”;高虎聲因為中“反間計”被打成間諜出 “獄”後擔任班長,任勞任怨、以德報怨,在犧牲自己以身擋住達旺印軍子彈救下李滬生時,口袋裡還掖有上級任用他擔綱新建紅盾軍團長的任命;央金私拉強巴跑出國境,違紀看鳥,最後帶回來溼瘩和印軍進攻重大訊息;五班長違抗命令犯錯誤關押後騎驢逃跑,“受審了,憋著屈辱,想到戰場上贏回男子漢”,最後以兵團編外戰士身份,參加鐵列克提保衛戰,捨身保護哈薩克小姑娘壯烈犧牲部隊裡發生了篝火“幻覺”事件、因文革和國家當時的情況對部隊帶來的影響和損害廣大指戰員的反應、一些基層指揮員的過火言行甚至“吹捧林彪”和“反對林彪”兩種看似水火不相容的觀點;田師長作為我軍高階指揮員應有的思想高度和政治藝術、最後做出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