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更秉燭”的場景,誰不為之感動呢?唐詩通常被認為是不可翻譯的,但這幾句應該是例外。
這樣的詩,王維就不大可能寫。
自稱“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對自然界卻充滿感情。在他眼裡,每一條溪流都有生命,每一朵野花也都有故事,空無一人的山林更是充滿情趣。就連水中白鷺被濺落的浪花驚起,又安詳地飛回原處,都讓他欣喜。'19'
王維是大自然親切的畫家。
該圖原為宋內府秘物,《宣和畫譜》著錄,南宋高宗題“王維寫濟南伏生”,鈐“宣和中秘”印。絹本設色長卷,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的確,王維總是能夠把詩和畫融為一體,而且不乏大氣磅礴之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畢竟,作為盛唐詩人,氣度幾乎是必需的。'20'
但,最耐讀的,還是那些繪畫小品般的五絕: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21'
這是一組空鏡頭(scenery shot)。寂靜的山澗旁,辛夷花悄悄開放又凋謝著。但,沒人知道是熱熱鬧鬧地開,紛紛揚揚地落;還是委委屈屈地開,悽悽慘慘地落。不過作為盛唐之音,不會是陸游筆下的梅花: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多半,是旁若無人地開,滿不在乎地落。'22'
所謂禪意,也就在這裡了。
王維是信佛的,曾皈依荷澤神會禪師,還為六祖惠能寫過碑銘。因此他的許多作品,便既是詩也是禪: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23'
此詩可與前首並讀。前一首寫動,這一首寫靜;前一首寫白天,這一首寫夜晚。春夜裡,空山一片寂靜,桂花落地無聲。早已憩息的山鳥卻被悄然升起的明月驚醒,莫名其妙地叫了起來,一會兒響起一聲,過會兒又響起一聲,反倒更加顯得萬籟俱寂。這可真是此時有聲勝無聲。
然而禪之為禪,正在自然。所以,儘管辛夷花開得蓬蓬勃勃甚至歡天喜地,卻是沒有聲音的,正如有著鳥鳴的畫面其實靜止。對立的雙方就這樣相互契合,一切也都在有意無意之間。這樣看來,追問意義其實沒有意義,追問動機就更是不必,倒不如鳥宿鳥鳴都自在,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