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大權獨攬十六年,進行了制度建設和政治改革的人,有可能只是在前人栽種的樹下乘涼摘桃子的嗎?
看來,唐玄宗並沒有用錯人。
可惜玄宗也沒有替自己辯護的資本,因為李林甫必須為安史之亂的釀成負責。責任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比如玄宗皇帝晚年的驕奢淫逸、倦於朝政和不聽忠言,即便不是李林甫有意慫恿,至少也是他推波助瀾。但直接造成嚴重後果的最大錯誤,則是“以寒族胡人專大將之任”。
這是重大變革。正如《隋唐定局》一卷所說,大唐本是混血王朝,因此旗下不乏胡人將領,號稱番將。但在太宗皇帝的時代,這些番將多半是貴族,比如突厥王子,或者鐵勒酋長。他們也不是專任,只在重臣節制下任臨時軍職。戰爭結束,士兵留駐戰略要地,番將則回京另謀高就。
李林甫當然不怕這個,他怕的是那些有權節制番將又軍功顯赫的邊帥。按照大唐“出將入相”的傳統和慣例,他們隨時都有可能調回京城進入中樞。如果是牛仙客那樣的倒也罷了,倘若來一個文武雙全的,好日子可就算過完。
於是,李林甫在他擔任首相的第十二年向玄宗皇帝提出動議,由寒族胡人擔任邊疆各大軍區常任軍事長官。他的理由是:文臣貪生怕死,貴族結黨營私,都不能放心。胡人英勇善戰,寒族孤立無援,相對安全可靠。當然,還有一句話他沒說出來:既然是常任,就不會跟他爭奪相位。'20'
唐玄宗沒有片刻猶豫就同意了。這時,六十三歲的他已經當了三十多年皇帝,對於政治實在打不起精神。甚至早在六十歲那年,他就提出要將天下之事都交給李林甫,自己去修身養性,卻被高力士勸阻。只不過,在打消了皇帝陛下這一念頭之後,高力士也不敢再妄議朝政。'21'
結果是李林甫再次得逞。大家都沒想到,這個決定會使帝國的邊防軍變成反政府武裝力量——差一點就顛覆了王朝的安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