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東巡的路上,皇后常常夢見碧霞元君在召喚她,遂與皇上一齊許下心願,親往泰山碧霞靈應宮還願。'7'但是,
“上帝對他的野心的第二個報復,不比第一個小,是他喪失了自己的皇后!他們在山東時,去往一個廟裡祈禱,在回來的路上,皇后突然生了可怕的病,一天就死了,給皇帝帶來極大的羞辱。因為那些神不要聽他的禱告。這個可憐的皇帝感到這麼嚴重的丟了臉面和難以忍受,於是就變成了一個很厲害的仇恨的爆發者。”
據說,皇上因此“發瘋”了:
“他拿腳踏他的皇長子,然後命令打他,說他在皇后喪儀上不夠悲哀。另外把兩個大臣打得是這樣厲害,以致一個當天死了,一個過幾天也死了。另一個大家認為最有智慧有文化的一品官,也在宮廷遭到審問,幾個月後才得到赦免。另有一個地位一樣的人,雖經他母親求情,還是在皇帝目前捱打,幾乎打死,然後很沒面子的從宮廷拉出去了。”
此刻劉松齡還不可能知道,就在兩年以後,這一位皇長子也薨逝了。'8'難怪外間傳說,他“踢死”了一位皇子。
其後另一位傳教士費賴之引用劉松齡的話說:其時,帝已年高(按:實不到50歲),而殘忍殊甚,致受天罰。其嫡生之獨子歿於中國新年元旦;若干時後正後繼歿,帝痛憤之極,幾類瘋狂。曾足踢皇長子仆地而痛擊之;又將朝中重臣二人杖斃;徵苗之役勞師無功,全國怨憤。若使中部諸省亦有叛亂,時人咸信清朝必亡。'9'
這樣的失態,不正是他心中充滿悔恨和愧疚的結果?如果皇后僅僅是“正常死亡”,皇上會出現如此失常的反應麼?
關於皇后之死,自清代以來,坊間即有不同說法。馬戞爾尼使團成員約翰·巴羅亦曾寫道:在一次巡察中,皇帝看中了一個才貌雙全的蘇州女子,有意帶回京城去。皇后透過一個太監得知皇帝有了新歡,害怕今後失寵,鬱鬱不樂,幾天之後便以一條白綾自盡了。皇帝聽到這個傷心的訊息十分沮喪,立即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