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聽的叫好連連,李煒卻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坐在那裡磨皮擦癢,在看李亮,他卻是悠然自得的半躺在擦爾瓦上聽的津津有味,這下李煒更覺的無聊透頂了,奶奶看到李煒那坐臥不安的樣子便叫弟弟帶李煒去四處轉轉。李煒和弟弟兩人早想離開大人遠遠的去耍,正合李煒意,頓時就像放脫的小馬駒一樣的跑了。
大窪的面積很大,在這個盛大的節日裡,已經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早已不復平日的冷冷清清,李煒和弟弟追逐著,歡笑著穿過狂歡著的人群,突然,眼前被一堵人牆堵住了,人群不時還傳來陣陣的掌聲,這下不禁勾起了李煒們的好奇心,李煒們充分發揚了自己靈活的特長,三兩下就鑽了進去,奮力擠到人前一看李煒不禁愣住了。
“好厲害……”弟弟在李煒旁邊自言自語。
只見在圍觀人群的中間,一群人不分男女老幼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巨大的圈子,伴著位於圈子中間的一名男子悠揚笛聲的拍子下歡樂地翩翩起舞!不錯,這正是涼山州的彝族達體舞。達體是彝語的音譯,意為踏地舞或腳踏舞,是在傳統的彝族歌舞基礎上編創而成的一種集體舞蹈。屬民間舞蹈之一,其動作簡練明快,音樂悠揚流暢,鄉土氣息濃郁,時代色彩強烈。達體舞在涼山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極其廣泛的群眾性以及較高的娛樂性。達體舞種類繁多,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名稱,如“鍋莊舞”、“蹢腳舞”、“對腳舞”等。
這種舞蹈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環境、時間、人數、道具以及音樂伴奏等條件的限制。據咸豐七年(1857年)的《冕寧縣誌》對彝族達體舞作了簡要,形象的記載:“夷人每逢喜慶事跳鍋莊,男女十餘人穿新衣,荷包巾帕之屬裝束盛飾,牽手圍繞而轉,且跳且歌,初轉徐徐行,再轉小躍,行三轉大躍嬉笑追逐良久乃罷。夜間則燃燒松柴一堆,繞火而行,所歌之詞各因其事……”
要說這跳達體舞,李煒從下到大看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回了,但這次絕對是李煒有史以來看的最精彩的一次,,他們動作同樣也是整齊劃一,雖然他們同樣以腳步動作為主,配合腰、肩、手的自然擺動。表現隊形同樣是單圈、雙圈、背合背、心對心、腳對腳,舞姿同樣也是喜鵲登枝、斑塢吃水、小雞啄米、母雞蹲窩、蒼蠅搓腳等,雖然動作還是那些李煒熟悉的動作,但是這個舞的感覺已經完全不同了,雖然以前的舞大家也是盡情歌舞,但是在追求感情釋放的時候,難免顧及不到周邊,大家的動作總有些參差不齊無法完全同步,而今天就不一樣了,在這群男女老幼裡,他們不僅在盡情表達自己最激動心態和豐富的內在感情。只見他們在那有弱、有強、有柔、有剛、有弛、有張、有澀、有暢的律動中盡情歌舞!舞姿瀟灑活潑,步伐雄健有力,動作剛柔相間,節奏清晰明快,相互配合之間默契有序,帶有一種特有的敦厚質樸、勇武精悍的氣質。李煒腦海中突然冒起了兩個想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和“熟能生巧”,對於舞蹈來說技藝是表達自己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對於藝術來說,不僅要表達自己,還要透過自己來影響別人,帶動別人!不知不覺的圍觀的人群也加入到這熱情似火的歌舞世界中來,就連李煒這種不喜歡跳達體舞的人也不自覺的走到人群中來盡情起舞!動作固然笨拙,但李煒相信,這一刻,無論是誰,心裡有的都只有歡樂!那極富民族特色的舞蹈直跳的地面塵土飛揚!那激情足以讓日月無光!
狂歡就要盡情起舞,釋放自己的激情和熱血,後來李煒才知道,那群舞者是山那邊的大水洞村來的,那個村子每到農閒就會聚在一起跳舞排練,把這套通俗易懂的達體舞不斷髮掘再加上各種動作的自由組合,最後這激情而又花哨,絢麗而又質樸的舞蹈便形成了,聽說這舞還在州上拿過團體大獎。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跳完舞,李煒和弟弟雖然是大汗淋漓但是精神上卻是無比躍愉的,還不等李煒們稍事休息,扣人心絃的賽馬,讓人熱血沸騰的摔跤已經開始了,李煒和弟弟,真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四處鑽營搶佔有利地形。餓了,就在路邊的攤位上吃碗涼粉,只見那雪白的涼粉澆上上紅豔豔的辣椒油和碧綠的蔥花和嫩黃的薑末相映成趣,再放上炒好的花生和醬油醋和蒜水,只覺一股清香撲鼻而來,讓人食慾大增,吃到口裡只覺的涼粉冰滑爽口,調料麻辣而微酸,李煒連吃了三碗才心滿意足的停下來。又叫擺攤的小販給打包帶走幾份,不能只管自己吃飽不顧奶奶她們了是吧?
就這樣一大家子人直玩到快要臨近下午了才趕起回去,回到家草草吃過下午飯,李煒們這些孩子最喜歡的節目終於要開始了,那就是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