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3 / 4)

小說:彭德懷自傳 作者:竹水冷

日約進三十里。敵一○九師進到直羅鎮我軍兩面伏擊區,受到我軍夾擊。約兩個小時全師覆滅,師長牛元峰被擊斃。一○六師為第二梯隊,被我消滅了一個團,餘退黑水寺土寨子內。第三次“圍剿”即被打破,時為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初旬。

初到陝北根據地,打這樣一個勝仗是非常必要的。這是長征勝利後的第一個勝仗。甘泉敵一一○師,被我楊得志和賀晉年兩個小師(各二千人)圍攻近月,敵軍亦不增援。我一軍團主力和十五軍團進佔宜川、秋林之線及其南北地區,在該地區解決給養和做群眾工作。

直羅鎮戰鬥結束後,約十二月下旬,毛主席到瓦窯堡開中央會議,在那次會議後做了有名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我留在甘泉地區指揮前方各部圍攻甘泉。在一個多月中,做東北軍和西北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了俘虜軍官高福原(我們到達陝北以前,勞山戰鬥時,被十五軍團俘虜的)。

高福原系北京的大學生,東北講武堂畢業,和張學良關係好,有相當強烈的抗日要求。我們待之如賓,同他多次談抗日救國的道理,談蔣介石不抵抗主義,利用“剿共”削弱東北軍,以至消滅東北軍。請他參觀我們紅軍,觀看我軍演出話劇、抗日歌曲。他認為我們抗日是真的,但他對共產黨抗日有許多疑問,最主要的是: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怎樣結合?我根據毛主席在瓦窯堡會議講話的精神,採取民主討論方式,同他談了兩天一晚。他要求去被圍在甘泉的一一○師,我同意他去。數天後,他從甘泉城內回來了。他對我說,抗日救亡大事依靠共產黨和紅軍。紅軍與人民的關係,表現了共產黨是真正愛國愛民。某晚,他又來我處,談到張學良、王以哲等都要求抗日,東北軍要求打回東北去是普遍的,關鍵在張學良。如張能瞭解紅軍的真實情況,在抗日問題上是可以合作的。我說,你就回西安去,做這件工作。他高興極了,問:“你們真敢於放我回去嗎?我若回去,一定不辜負紅軍對我的優待。”我說:“你什麼時候去都可以。”他說:“明早?”我說:“好吧!歡送你。”送給他二百元,派騎兵送他到王以哲軍防線以外。

經過一星期,高福原乘運送給養的飛機到甘泉,在我司令部附近,擲下大批報紙刊物。從此,紅軍即同東北軍搭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橋了。外面抗日形勢發展很快,高以後表現很好,加入了共產黨,在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被殺害。

張學良由反共轉到聯共抗日,這件事完全證明毛主席《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正確,反對了當時的關門主義者。東北軍和西北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開展了,有利於紅軍東征。從這裡可以看出兩條路線的對比:我們在江西時,那樣強大的紅軍和相當遼闊的蘇區,但由於王明路線的貫徹,對十九路軍採取了錯誤政策等,使我蘇區和紅軍削弱了百分之九十,白區損失了幾乎百分之百。我們到達吳起鎮,只存七千二百人,加上十五軍團也不過一萬三千餘人。在毛主席正確路線領導下,一到陝北立住腳跟,即粉碎第三次“圍剿”,開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了向國民黨的戰略進攻。逼迫蔣介石國民黨處於被動,引導我黨我軍、蘇區白區工作轉人主動。當時,我體會到正確的政治路線威力的強大,最能調動各方面的革命力量,增加了自己很大的勇氣。

東渡黃河 進軍山西

粉碎國民黨對陝北的第三次“圍剿”以後,部隊的給養等物資問題仍然很困難。這些實際問題,也就經常使人考慮著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

陝北是小紅軍的好根據地,大紅軍的落腳點,但經濟落後,交通不便。東側黃河,北靠沙漠,西面荒涼,人煙稀少,雖不易形成白軍四面“圍剿”的局面,而紅軍本身的發展也有困難。向南發展,就要同東北軍和西北軍打仗;且陳誠於洛陽及其以西控制三個軍,放在機動位置,這是專門對付我軍的;向南發展就會把蔣軍嫡系引進西北,加強對西北的控制。這些,對於當時的發展和總的局勢都不利。東渡黃河開展呂梁山根據地,再向晉中和晉東南發展比較理想。東征可以把抗日主張發展到華北去,可以解決給養問題,補充兵員問題,以及籌款和其他物資問題。但是,東征必須保證部隊和陝北根據地的聯絡。

一九三六年,大約是一月中旬,接毛主席電報,決定東渡黃河,奪取呂梁山脈,開闢新根據地。我接到軍委這個指示後,是擁護毛主席這一決定的,但是內心有兩點顧慮:一是怕渡不過去。當時紅軍在大疲勞之後,體質還很弱;且人數也少,包括劉志丹、徐海東兩部分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