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暗自鬆了口氣,還真擔心徐齊霖上奏陛下。陛下詢問起來,東宮這邊還真不是很容易說清楚。
雖然事情沒談妥,可表面上也沒撕破臉皮,杜荷隨便聊了些別的,便起身告辭。
徐齊霖送出府門才回轉書房,皺著眉頭,覺得樑子好象結下了,自己日後要多加小心啦!
樹欲靜而風不止,對李承乾一夥人敬而遠之,卻擋不住他們主動接觸。
徐齊霖靠在椅中,眼睛半閉,輕輕撫著額頭,思慮了半天,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見招拆招,隨機應變了。
當然,離開長安或許能抽身事外,遠離這政治漩渦,但現在卻不是時候。
特麼的,老子有後世思維,知道歷史的軌跡,還鬥不過你一個死瘸子?徐齊霖咬了咬牙,心中發起狠來。
…………….
其實,徐齊霖對杜荷所報的產量是有水分的,但提高產量也確實不是一個工坊能做到的。
之所以要實施《專利法》,徐齊霖也是想將製糖推向各地,從而促進甘蔗的種植、榨糖、粗製、精製等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就近加工,降低了甘蔗或粗糖原料的運輸費用,也就使白糖的價格會逐漸下調。
比如在嶺南這個甘蔗主產地進行大規模加工,肯定比把原料運到長安或洛陽要省力省錢。
只要有專利費可賺,白糖象漕糧似的能運來銷售,大盈庫就幹收錢,把人力物力用到別的方面,豈不美哉?
幸好是在唐朝,封建時代少有的開放社會,相容幷蓄,對各種外來的宗教、文化並不排斥,在政治、經貿、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體現出寬鬆。
雖然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但還遠沒有達宋明程朱理學那種變態吃人的程度。否則,倡行專權法的徐齊霖必然被噴得體無完膚,成為“利慾薰心”之輩,大義凜然地要“以義滅利”。
即便是在開放的唐朝,李二陛下劃圈透過的專利法,在政事堂討論時,卻也不是順利。
對於古人來說,你搞出了發明創造,或於國有利,或讓民眾受益,這是好事,值得表揚誇讚。
但你利字當頭,不給錢就既不利國,又不惠民,你的仁呢,你的義呢?
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你不把利益和恩惠給予民眾,卻要收錢,難道不是十足的小人?
這就象在古代,你修橋鋪路是行善積德,是做好事,或許還能留名史冊。但你要敢收啥過路費、養路費,立時臭名遠揚,能被唾沫淹死。
徐齊霖不太清楚政事堂是如何討論的,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有怎樣的批示,他現在只能抓好保密工作。
要知道,儘管古代人對偷師學藝是相當鄙視,但也僅此而已,或是能招人上門打砸一通,但官府也沒有處罰的法律和依據。
而且,在封建時代,別說發明創造,連人的生命財產都是帝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嘛!
所以,發明家要麼成為御用工匠,為君主服務,一切上乘的發明創造都將成為“宮廷秘方”之類的皇家獨享。
要麼就死守著“傳內不傳外”、“傳子不傳女”的家訓,以家庭作坊的方式慘淡經營,維持生計。
當然,也有個別的政府激勵下的發明創造。比如急於解決什麼困難,想要搞成什麼大事,性質更接近於懸賞。
不管怎樣,如果能用國家強制力來保證直接利用專利技術盈利的人,把所獲利益的一部分給發明人,必將大大提高發明創造的預期收益,刺激人們去從事這項活動。
而在這之前,即使馮智戴已經兩次來訪,說得越來越直白,送的禮物也愈發豐厚,徐齊霖依然不敢輕易表態。
特麼的,馮智戴是不是以為老子是故意敷衍,好多收點禮?徐齊霖看著又升了規格的禮物,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許再吃糖了,阿郎說過吃多了對牙不好。”院子裡,斯嘉麗在教訓阿佳妮這個小吃貨。
“可我吃完就刷牙的。”阿佳妮底氣不足地辯解。
徐齊霖苦笑了一下,吃完糖就刷牙,倒也是個法子。
實在不行,就先和馮家籤個有年限的合夥經營的協議吧。等專利法出來,也等合作年限到了,再進行修改!
徐齊霖很是喪氣,這與他想的不一樣。如果有了專利法,製糖法算大盈庫的,蒸餾酒、香露可都是他家的專利。
………….
相對於專利法的難產,算學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