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唐強盛的根本(3 / 3)

裡之遙。一百里啊,有汽車還湊和,在古代,那真是沒法耕種。

再者,長安有多少官僚,又要佔多少田地,那可是個巨大的數了。

按照規定,有爵位的貴族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業田一百頃遞降至五頃。職事官從一品到八、九品,受永業田六十頃遞降至二頃。散官五品以上受永業田同職事官。勳官從上柱國到雲騎、武騎尉,受永業田三十頃遞降至六十畝。

此外,各級官僚和官府,還分別領有多少不等的職分田和公廨田,職分田的地租作為官僚俸祿的補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費用。

而田地不足的現象在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不僅僅是因為關中人口越來越多,還有朝廷分給大臣的田地,使得關中農民所分到的田地越來越少。

沒有足額的田地,可丁口又要繳納定額的租庸調,這個負擔很是沉重。等達到一定程度,農民負擔不起,也就只剩下了逃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也出臺了狹鄉向寬鄉遷徙的政策,允許人多地少的地區百姓向人少地多的地區遷徙。

可政策是政策,不考慮當時的具體條件,也就是空標頭檔案,沒有實施的可能。

你想啊,地少的農民和無地的流民,當然想得到足額的田地,可遷徙到遠方卻是他們所面臨的最大困難,說是危險也不為過。

首先,是沒有具體的指向。這在後世是不存在的,開啟電腦上網一查,哪個地方有優惠政策,又給田來又給房;哪個地方田地多,要招多少人耕種,可謂一目瞭然。

可在那個時候,老百姓是兩眼一抹黑。能走出所在地方圓百里,已經算是出過遠門,有見識的人了,誰又可能知道更遠的地方的具體情況。

不知道去哪裡,更不知道路怎麼走,拖家帶口的奔向遠方,餓死在路上都是大有可能。

就象歷史上自發的“闖關東”和“走西口”,那真是被逼得沒招兒,只能用命去闖一下。

而且,“闖關東”和“走西口”這一路上,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到了目的地,又有多少能在陌生的土地上安身立命?

所以,讓老百姓自由遷徙,那就是扯淡,有政策也沒用。但凡餓不死,寧肯在本地要飯當乞丐,也不願背井離鄉,去奔那希望渺茫的未來。

所以,沒有政府的支助和引導,要百姓自發地向寬鄉遷徙,那就是一句空話。所謂的政策,也是扯淡,沒有實施的可能。

而李四胖的奏報恰恰是針對這些而寫,並提出瞭解決的辦法,雖不是盡善盡美,但卻能夠緩解關中地狹人多的弊病。

說實話,這個奏報中雖然有徐齊霖的想法和建議,但連他也不能一功永逸地解決困難。儘管他認為均田制和府兵制,是大唐強盛的基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