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漕路多艱(2 / 3)

凹道的地方,則每隔約二米鑿有一個方孔,用以揳入木樑,鋪板架橋。

每當漕運船要逆流而上時,縴夫就沿著棧道拉船前行。在棧道中部的石壁上,鑿有許多牛鼻形的小洞,用以拴綁繩索,供拉縴人把持使力。

而漕運船隻要逆水而上,全是靠了縴夫的苦力。而縴夫這個職業,無疑在眾多高危行業中排名最靠前。肩上是沉重的纖繩,腳下是崎嶇山道,稍有不慎便會跌落懸崖,非死即傷。

“腳登巖呀,手抓崖,肩背纖繩把船拉,屁股撅天上呀,腦袋夾到腿圪拉,掙倆錢拿回家呀,養活妻兒和爹媽……”

後世還有縴夫拉船所喊的黃河號子,可謂真實生動地記錄了縴夫們拉船之苦和逆水行船的艱難。

徐齊霖感慨之餘,也在考慮是否能把這狹窄的棧道拓寬加固,變成能運輸糧食物資的道路。

也不用什麼雙向幾車道,哪怕是單行道,只要能儘快越過砥柱之險就行。

而這個想法也不算離譜,想想秦蜀古道、三峽棧道,都在古代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和交通史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然,可行與否,是不是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案,還需要徐齊霖實地考察,並聽取專家的意見。

休息好,準備齊全,徐齊霖等人又登船出發,順流而下,直向三門峽而去。

在離三門峽還有七八里地的時候,船工們便在一個漢隋時期的古渡口靠了岸,給徐齊霖等人指點講解著岸上的情況。

徐齊霖記在心中,帶上隨從棄船登岸,並讓船隻繼續航行,過了砥柱後,在三門峽東面等待他們。

沿著河灘往東走,徐齊霖等人邊走邊觀察地形地勢。走了一二里地,便看到岸邊的一處臺地。

這片臺地東西約百米左右,南北約二三十米,緊挨著河灘。

“且在圖上標記下來。”徐齊霖吩咐著,“若前方再無合適之地,恐怕只有在這裡建倉了。”

一個官吏伸手指了指,提醒道:“徐丞請看,這是第一層臺地,再往上還有個小村子呢!”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是不是船工所說的上倉村?派人去打聽一下吧!”

徐齊霖掏出望遠鏡,仔細瞭望一番,才讓人去村裡打聽,最好能請到走過三門峽的嚮導。

派完人,徐齊霖等人上到臺地,丈量勘測,記下諸般資料,又休息等待了片刻,才見到派去的官吏領來了兩個人。

這是一老一少兩個百姓,對突然來到這窮鄉僻壤的官吏感到驚訝且惶恐。簡單詢問之下,竟是村長和他的兒子。因其在三門峽東的龍巖村有親戚,倒是走過小路前去探視。

徐齊霖溫言撫慰,說明來意,並拿出銅錢作為酬勞,請他們充當嚮導,走走那條小路。

村長急著推卻,但徐齊霖執意如此,也只好收下,引著眾人沿河向東行去。

一路行去,但見沿岸峭壁峻嶺,道路狹窄。人行尚可,要運輸物資,卻是不行。而且,這條小路離河灘較近,一旦河水上漲,便會被淹沒阻滯。

邊走邊檢視著地形地勢,徐齊霖隨便地和嚮導攀談,卻又打聽到還有一條山路也能到達龍巖村。只不過要翻山越嶺,比較費時耗力。

“老人家帶我們走完這條小道,再辛苦走一趟山路吧!”徐齊霖說道:“依某看,這條小道想要走車馬,很難。”

村長見徐齊霖年少,且態度和藹,並不趾高氣揚、吆五喝六,倒也願意再辛苦一下,對徐齊霖的說法也甚是贊同,“山路亦是難行,但開鑿拓寬修整後,應可行走車馬。”

停頓了一下,他又接著說道:“這條小道每逢漲水便會淹沒近半,山路卻是沒事。”

徐齊霖現在也不敢確定山路便能改造成功,如果不行的話,也只能在峭壁上掏出凹槽之路,再輔以石柱木板的棧道,用這耗時費力的辦法達到目的了。

進入三門峽,便聽見了巨大的水聲,河水也顯得更加湍急。又走了一段路,便看到了被稱為神門、人門和鬼門的三道河門。黃色的泥水在河門裡撞擊糾纏,令人心驚。

徐齊霖很擔心,目光搜尋之下,並沒有發現船隻殘骸,不禁自言自語道:“那兩艘船應該沒事,已安全過去了。”

“徐丞不必太過擔心。”一個官吏在旁安慰道:“現在不是汛期,他們又是最有經驗的船工,定然無事的。”

村長在旁附和道:“這裡還不算最危險,再走一段路,便能看見砥柱了,那裡才是鬼門關哪!“

徐齊霖抹了把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