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亦或販夫走卒,全都奔上街頭。從城南到皇城,整條御街上擠滿了人,敲鑼打鼓,聲勢浩大。
後蜀之戰,不是平叛李筠、李重進的內戰,也不是對名義上臣服於大宋的荊南、楚地之戰,而是真正的滅國之戰。是大宋自立朝以來,對一方諸侯、土皇帝的滅國之戰。天府之國的巴蜀,富庶一方,吞併巴蜀,大宋的疆土和國力更上層樓。
然而,與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此時的紫宸殿內卻是一片爭論之聲。文武兩方各執一詞,鬧得不可開交,爭執的原因倒不是因為蜀地的降表,而是來自西川行營東路軍監軍曹彬的一封奏摺。
奏摺的內容詳細敘述了,北路軍副帥王全斌對綿州城屠城的事實。不僅如此,北路軍自攻破劍門關之後,幾乎是一路屠殺到成都。入成都後,原本王全斌還欲行屠城之事,最後被先行一步抵達成都府的曹彬給制止了。
而且不僅僅是北路軍,在王全斌到達的一刻,原本的東路軍聽聞韓旭戰死,東路軍數萬人差點就跟著北路軍一起行事,若不是最後時刻兩個監軍曹彬和康延澤拼死阻止,如今成都府恐怕早已是血流成河。
屠城是阻止了,但曹彬卻依舊阻止不了宋軍的報復行為,成都府幾乎被搶劫一空。
朝廷上的爭執已有大半個時辰,此時滿場的文武這才發現,無論他們在下面爭得面紅耳赤,上首的那位明黃色身影卻始終不發一言,就連表情都一成不變。兩眼呆呆的望著大門外,不知其想。
殿內漸漸恢復平靜。
御史大夫酈希亮咬了咬牙,出列上奏道:“啟稟皇上,西川行營副都部署王全斌,罔顧皇上信任,行“屠城”如此暴虐之事,這與我朝一向嚴明的“仁愛”之心背道而馳。不僅有傷天和,更為皇上抹黑,必將在青史上留下一抹沉重的汙點。是以,微臣彈劾王全斌濫殺無辜,有違聖道,恭請皇上嚴懲之。”
事實上,身為御史大夫,酈希亮還真有點不合格,自大宋以來,他就沒出面彈劾過幾個人。在後周之時,他就和趙匡胤身邊的人交好,如今現在朝堂的高官幾乎都是原本的那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