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採用了經過改進的機體,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材料,並且對機身進一步加強,提高了俯衝轟炸的效能。最大的特點是,轟炸機的腹部與背部各有一塊巨大的減速板,這樣轟炸機可以在儘量低的高度上投彈,然後改出俯衝。
哈飛負責的是魚雷轟炸機。這種新轟炸機被命名為“海雕”,使用的也是“風16”發動機(同樣被限制了最大功率)。哈飛沒有利用沈飛之前的研究成功(實際上,“射水鳥”就是在沈飛上一種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幾乎是全新研製。同時,哈飛在設計上已經考慮到今後採用更大功率的發動機,所以留有一定的改進餘地。“海雕”能夠成為一代名機,這與哈飛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的改進有很大的關係。這種一直奮戰到戰爭結束的魚雷轟炸機也成為了二戰期間世界上最好的魚雷轟炸機,特別是其採用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之後,其效能非常優秀。
兩種轟炸機的研製,以及初期試飛工作在九月份就已經完成了,但其生產計劃卻推遲到了年底,原因只有一個,沈飛提供的“風16”發動機幾乎全部給了“隼”式戰鬥機,能夠提供給轟炸機的很少。而沈飛的大部分發動機制造能力用在了轟炸機上,所以能夠提供給海軍戰術轟炸機的發動機數量很少。
可以說,23年是海軍航空兵(包括了戰略打擊部隊)的春天,隨著新式戰機陸續服役,以及大量的飛行員的加入,帝國海軍航空兵在這一年完全恢復了元氣,並且達到了鼎盛狀態。後來,當太平洋上爆發了更為殘酷的戰爭時,正因為帝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航空兵,所以帝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除了海軍航空武器方面之外,帝國海軍艦隊得到的好處也不少,特別是在新戰艦的建造方面,帝國海軍幾乎在這一年之內就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戰艦總噸位),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帝國海軍的第三種航母。
“長江”級航母被證明是很可靠的航母,其效能比“皇帝”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航空作戰能力,抗打擊能力,還是航海效能,各方面都很優秀。當然,這只是相對的優秀,海軍也很快就發現了“長江”級航母的問題。所有的問題被總結出來之後,都落到了一點上,那就是排水量太小,過小的艦體難以滿足所有的要求。結果,“長江”級航母也就只建造了四艘(當時,帝國有四個造船廠可以承建航母),海軍就沒有再下訂單了,要求四家造船廠立即拿出新的設計方案來,要求得到更好的航母。
新航母的設計工作在23年初就已經完成,首先確定的排水量(輕載,如無特別說明,都指三分之一燃料時的輕載排水量)為24000噸。海軍很快就否決了這個方案,因為這隻比“長江”級增加了3000噸而已,效能提高並不明顯。三月份,第二份設計完成,排水量提高到了28000噸,海軍仍然感到不滿意。到六月初,第三份方案才被確定下來,排水量增加到了32000噸,滿載時達到36500噸。海軍採納了這一方案,並且要求迅速完成設計工作,儘快開始新航母的建造。
這種新航母被命名為“湖”級。其實,從命名上就能看出帝國海軍對航母的重視了。之前,只有戰列艦能用“江,湖,海”來命名,而從“長江”號開始,這些名字用到了航母上,這表明,海軍已經將航母當作了頭號主力戰艦。
設計工作在十月中旬完成,海軍對新航母的各項指標都很滿意。接著,四家造船廠幾乎同時開工建造,頭四艘航母在四家造船廠同時鋪設了龍骨。按照海軍提出的要求,第一批四艘航母必須要在24年年底之前加入帝國海軍的戰鬥序列,在生產工藝熟悉之後,新航母的建造週期將縮短到十個月(後來甚至達到了八個月一艘的水平)。海軍還在籌建另外兩家造船廠,爭取能夠同時開工建造六艘航母(實際上,後來四家造船廠各新建了一個大型船塢,帝國海軍可以同時建造八艘航母)。
除了新航母之外,“李靖”級大型防空巡洋艦的第九艘,也就是“長孫無忌”號也在六月完成了棲裝。從“長孫無忌”號開始,後16艘大型防空巡洋艦的排水量增加了1500噸(滿載時增加了2000噸),加長了五米,將120毫米高射炮改為了80毫米高射炮(後期開始使用vt彈),其他防空火炮的數量也有所增加,整體防空戰鬥力加強很多。另外,戰艦上的關鍵部位(特別是機艙)得到了更好的裝甲保護,增強了戰艦的生存能力。
新的大型防空巡洋艦也在設計之中,而新建造的“河”級重巡洋艦(這又打破了帝國海軍的命名規範)也在成批次的建造之中。潛艇,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