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部分(2 / 4)

運輸航線,完善的基地網路,以及適宜的天氣,這些都是後勤保障方面的有利條件。一般情況下,從帝國本土港口出發的船隊只需要半個月到二十天的時間就能夠將物資送到前線戰場上去,船隊往返一趟,算上裝卸貨物的時間,也就最多兩個月而已。而全年中,除去正常維修的時間,一艘運輸船能夠在前線與後方跑至少五個來回。另外,採用分段式運送的方法,還能夠有效的提高船隻的利用效率。可正是在這一比較有利的情況下,帝國海軍仍然得在太平洋上集中超過2000艘的運輸船隻才能夠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充足的作戰物資!

南大西洋上的後勤保障條件就要惡劣得多了。

從航程上考慮,就算從帝國南端的廣州港出發,在不遇到任何惡劣海況的理想情況下,一艘平均速度為12節的運輸船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到達開普敦港。這還沒有計算沿途靠港補充燃料,以及天氣因素造成的影響。在絕大多數時候,一支船隊平均需要四十天的時間才能夠從廣州到達開普敦,如果出發港口是在帝國東部的話,那還得加上兩三天。也就是說,一艘運輸船往返一趟需要三個月,除掉正常維護的時間,一艘運輸船一年最多在廣州到開普敦的航線上航行三次多。這就相當於運輸效率降低了近四成!如果採用分段式運送的方法,為了確保一支主力艦隊,以及三個陸戰師在前方作戰,至少需要在南洋,印度洋,以及南大西洋上部署共1200艘萬噸輪,而隨著遠征軍北上,這個數量還會持續增長。

這也就是當時姜仲民與翁一鳴面臨的最大問題。與太平洋那邊不一樣,帝國遠征軍在南大西洋上作戰受到的限制因素太多了。

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大陸一直是世界上最落後,最不發達的地區。特別是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商船不再需要繞到好望角,這更加讓南印度洋,以及南部非洲成了世界的角落。沒有足夠多的大型港口,就無法支撐起足夠多的運輸船隊。最麻煩的是幾乎所有的作戰物資都要從帝國本土運送到南大西洋去,而這條漫長的海上補給線是任何一支軍隊都會頭痛的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太平洋上幾乎都不存在,因此談仁皓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可姜仲民與翁一鳴卻不得不把後勤保障放在首要位置上。

第二艦隊的第一次北上就這麼失敗了,根本原因就是後勤保障跟不上。姜仲民與翁一鳴提交的新的作戰計劃中,重點解決了後勤保障麻煩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得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後勤保障投入,二是儘量縮減戰鬥中的消耗,減輕後勤保障的壓力。

加強後勤保障是海軍司令部的事情,這一點是比較容易滿足的。從甘永興附帶的一份檔案來看,隨著澳洲大陸那邊的戰鬥進入尾聲,帝國海軍在太平洋上投入的運輸船隊已經有了多餘的運送能力,因此可以調遣一批運輸船隊前往印度洋與南大西洋,加強那邊的運送能力。另外,帝國還可以與波斯合作,由波斯帝國為遠征軍提供燃料,這樣就不需要從帝國本土運送燃料到南大西洋去了,船隊直接從波斯灣出發,這樣能夠縮短大概4000海里的航程,為運送燃料的船隻節約至少近一個月的航行時間。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可以起到作用,比如在印度次大陸,或者是錫蘭建立食品加工廠,紡織廠。在沿途的主要港口,比如獅城,科倫坡,開普敦等地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可以供運輸船隻檢修時使用的船塢,這樣就不需要讓船隻返回帝國本土進行維修,這也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提高了船隻的在航率,也就提高了運輸效率。具體的措施是由海軍司令部負責安排的,這些都不屬於戰區司令部需要負責的事情。

而節約戰鬥消耗就是翁一鳴與姜仲民的事情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避開敵人的據點網路,減少戰鬥的次數,以及每一次作戰的強度。只有一個辦法可以達到這一效果,那就是改變北上的線路,放棄沿著非洲海岸線北上的進軍計劃。

這也正是這份新的作戰計劃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不管是艦隊,還是陸戰隊,都需要基地的支援。按照帝國海軍的一般情況,每一次推進的距離都必須控制在2000海里範圍之內,最好能夠控制在1500海里之內,這是帝國海軍進攻能力的極限。如果這個距離超過了2000海里的話,那麼艦隊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往返航行中,降低了艦隊的作戰效率。同時,也將增加前線後勤保障的難度,讓陸戰隊的戰鬥力打折扣。更麻煩的是,這會使進攻作戰變得更困難。

太平洋戰場上,帝國海軍正是按照這個看不見的規律在進攻的,從本土到琉球群島,再到馬里亞納群島,然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