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部分(3 / 4)

防空警報響起之後,絕大部分費城的居民都沒有引起警覺,仍然在繼續忙碌著,只有少數人抬頭看了眼在頭頂上盤旋的那兩架大飛機,而更多的人甚至沒有任何的反應。

在以往的年份,每年八月份的費城地區是比較晴朗的,可結果,兩架偵察機在城市上空盤旋了大概十分鐘,都認為雲層太厚,而沒有轟炸的機會。這個判斷相當重要,地面上的人很容易透過雲層的縫隙看到天上的飛機,可相反的,飛機要找準地面上的目標就更為困難了,而且當時轟炸對氣象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投原子彈的轟炸行動對氣象要求就更高了。

羅雲衝收到了氣象偵察機發回的報告後,他也就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哈里斯堡那邊了。當時,甚至有人懷疑羅雲衝是有意放棄了對費城的轟炸行動。

29年8月15日,費城的天氣到底適合還是不適合投原子彈,戰後有很多的爭議。從戰後費城居民反映的情況來看,在8月15日那天,費城的天氣情況是比較良好的,雲層並不是很多,可是當時偵察機報告的情況則是費城上空不適合投原子彈。更重要的是,羅雲衝後來只提交了一架偵察機的報告,而沒有提交另外一架偵察機的報告,因此很多人懷疑,羅雲衝故意放過了費城,不然,他為什麼要隱瞞另外一架偵察機的報告呢?

各方面的猜測都有,支援羅雲衝的人認為,因為兩架偵察機的報告是完全一樣的,羅雲衝沒有必要同時提交兩份氣象偵察報告。而且,這兩架氣象偵察機有主次之分,羅雲衝提交的是長機的氣象偵察報告,而按照規定,只有在長機無法完成任務的時候,才採納僚機的氣象偵察報告。也就是說,當時長機已經發回了報告,就算僚機的報告意見相反,羅雲衝也肯定首先採納長機的報告,而不是僚機的報告。

最受到非議的是,當時長機機組成員是一個超級轟炸機組,而該機組以往幾乎沒有執行過氣象偵察任務,而僚機則是一個正規的氣象偵察機組。也就是說,羅雲衝把沒有執行過氣象偵察任務的機組派到了最前面去,而且採用了該機組的報告,反而忽視了有豐富經驗的氣象偵察機組的報告。有的人甚至以此斷定,之前羅雲衝就給長機的機組成員打了招呼,所以才會有了不切實際的報告,因為那個機組是羅雲衝手下最好的機組,其機組成員自然是對羅雲衝的命令不敢有半點違背了。

正是有這麼多的疑點,所以後來才有很多人懷疑羅雲衝是故意放過了費城,挑選了人口少得多的中型城市。

當時,費城市區人口超過了100萬,雖然根據後來的理論計算,爆炸當量不到2萬噸的“雪茄”是不可能殺死這麼多人的,但是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原子彈可以摧毀整個費城。也有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羅雲衝想要避開費城,畢竟在戰爭中死於戰略轟炸的平民已經夠多了,需要再添上一百萬嗎?

原子彈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看成了一種戰略威脅武器,而且當時帝國也就最多隻能製造三枚原子彈,就算三枚原子彈可以摧毀三座大城市,如果羅雲衝肯下狠手,集中3000架轟炸機執行三次大規模的集中轟炸,照樣能夠摧毀三座大城市,而且比原子彈還要徹底。因此,原子彈在戰爭後期起到的作用只是震懾與恐嚇,其政治意義明顯高於軍事意義。那麼,在摧毀什麼城市的問題上本身就已經不重要了,不管是炸掉費城這樣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還是炸掉只有二十萬人口的哈里斯堡,對美國總統堅持到底的戰鬥決心所起到的打擊作用是一樣的。

羅雲衝從來沒有在任何公開的,或者私下的場合承認自己放過了費城,可是綜合這些因素來看,也許當初羅雲衝真的不想炸掉費城,只是希望用原子彈來摧毀美國總統最後那一點點抵抗意志與決心,讓美國儘早投降吧!

在放過了費城之後,下一個目標是賓夕法尼亞州的州府哈里斯堡。當時羅雲衝將哈里斯堡劃為了人口有20萬的中型城市。因為這是一座行政城市,沒有什麼工業,周圍也沒有駐紮多少軍隊,同時又靠近阿巴拉契亞山脈,在之前的戰略轟炸中,哈里斯堡並沒有遭到大規模的襲擊,只是被艦載航空兵轟炸過幾次,損失還不算太大,城市基本上儲存完好。這也正是哈里斯堡被列為二號轟炸目標的根本原因。

當時哈里斯堡的實際人口是189457人,這是美國政府的登記人口數量。因為美國人口的流動性不是很大,而且之前從東部沿海地區遷移的市民都沒有集中在這裡,哈里斯堡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疏散,所以在8月15日這天,在市區內的居民數量應該與美國政府的登記人口數量相差不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