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編隊與第2巡洋艦編隊咬住敵艦隊,但不要進入敵艦副炮火力的打擊範圍之內,同時密切注意敵艦隊內的驅逐艦的行動,現在我們還沒有必要發動魚雷攻擊,先讓敵人出手,然後我們再把驅逐艦派上去。”
隨即,常薦新就調整了四支巡洋艦與驅逐艦編隊的位置,第1巡洋艦編隊已經轉移到了戰列艦編隊的後面,第2巡洋艦編隊在戰列艦編隊的前面,第2驅逐艦編隊則在第2巡洋艦編隊的前面,第1驅逐艦編隊仍然負責外圍的反潛巡邏。
隨著美艦隊轉向,六艘戰列艦也全都開始轉向。因為美艦切的是內圈,而六艘“新省會”是在外圈轉向,因此要跟上美艦隊轉向的角速度,就必須要加快航行速度。當時美艦隊的航行速度是18節,而轉向半徑大概是15海里,六艘“新省會”要跟上美艦隊的轉向速度,就必須要以全速航行。
在全速航行的時候,六艘戰列艦都沒有停止開火,雖然炮擊的命中率低得出奇,幾乎不可能打中敵艦,但是隻要炮擊沒有停下來,美軍就會驚慌失措,就會手忙腳亂,而且這對美軍的心理壓力也非常大。
20分鐘過去了,雙方仍然在糾纏著,美艦隊很想擺脫第三特混艦隊的戰列艦,可是當時“羅德島”號的主機又出了問題,速度根本就上不去,雖然六艘“新省會”中有四艘離開母港已經一年多了,也無法達到31節的最快速度,但是肯定都能達到30節的速度。毫無疑問,美艦隊如果無法提速的話,在第三特混艦隊完成了轉向後,就再也不可能逃脫了。
零點三十五分,美艦隊裡出現了異常情況,首先是偵察機上的雷達探測到了之前一直在美軍戰列艦右側徘徊的巡洋艦與驅逐艦開始加速轉向,朝著第三特混艦隊殺去,接著第三特混艦隊戰艦上的雷達也探測到了這些美軍護航戰艦的行動。
“看樣子,美軍準備發動魚雷攻擊,想迫使我們減速,好掩護戰列艦逃跑。”
“讓我們減速?”常薦新冷笑了一下,“聯絡兩支巡洋艦編隊做好對付敵人驅逐艦與巡洋艦的準備,戰列艦編隊繼續壓制美軍戰列艦。”
命令迅速傳達了下去,十八艘巡洋艦迅速向戰列艦編隊靠攏。當時六艘“新省會”每兩艦之間的間隔距離大概是2500鏈,編隊總長度大概是15000碼,這樣一來,兩支巡洋艦編隊實際上只需要在戰列艦編隊的右前方與右後方就足以對付衝過來的美軍驅逐艦了。十八艘巡洋艦上一供擁有162門200毫米重炮,而且200毫米穿甲彈在全射程範圍內都能夠對驅逐艦構成致命的威脅。另外,十八艘巡洋艦上還有288門120毫米的副炮,就算只有一半的副炮能夠投入戰鬥,也達到了144門,而120毫米穿甲彈能夠在8000碼的距離上對驅逐艦構成嚴重威脅,其打出的密集彈雨足以橫掃驅逐艦的所有上層建築了。
“讓第2驅逐艦編隊也做好投入戰鬥的準備。”常薦新隨即補充下達了一條命令,“在頂住了美軍驅逐艦的魚雷攻擊後,第2驅逐艦編隊從美軍編隊的左前方發動魚雷攻擊,拖住美艦隊的速度。”
現在,在雙方的戰列艦都沒有辦法迅速打垮對手的時候,驅逐艦上的魚雷成為了威脅最大的武器了。雙方的實力差距仍然非常明顯,發動魚雷攻擊的美軍驅逐艦一共才12艘,而在後面掩護這些驅逐艦的巡洋艦也僅僅只有六艘,而擋在他們前面的巡洋艦就有十八艘。也就是說,雙方的戰艦數量是一比一。
兩支巡洋艦編隊迅速的分配了目標,每艘“江河”級都有一個對手。第三特混艦隊高效率的通訊指揮系統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要是在以往,根本就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給每艘巡洋艦都分配一個目標。同時,炮戰也是由雷達引導的,如果沒有雷達來辨別敵艦的話,也不可能做到定點打擊。
不管是美軍的巡洋艦,還是驅逐艦,在20000碼的距離上,200毫米口徑的穿甲彈都有著致命的威脅。甚至連普通的200毫米高爆彈都可以輕易的幹掉沒有什麼裝甲的驅逐艦。而200毫米重炮每分鐘超過四發的射擊速度更是讓美軍的驅逐艦與巡洋艦感受到了什麼叫作真正的“彈雨”。炮彈幾乎是不間斷的落下來的。也就是說,每艘美軍戰艦一分鐘內要遭到36發以上的炮彈攻擊,就算命中率不到一成,這麼密集的炮擊也足以迅速的解決掉任何一艘驅逐艦,或者是巡洋艦了。
美軍驅逐艦的衝擊迅速被瓦解,十分鐘之內,十二艘驅逐艦全部中彈起火,其中四艘已經爆炸沉沒,另外八艘離沉沒也不太遠了。而在後方掩護這些驅逐艦攻擊的六艘重巡洋艦的下場也好不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