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有這一現象的動物物種除從獅子到非洲獵犬等一大批物種外,還包括人類的最近親:黑猩猩和大猩猩。成年雄性對於未與其交配過的雌性所生的幼點尤其容易做出殺戮的行徑。例如,雄性入侵者力圖取代原來的雄性並奪取其雌性配偶群,奪位者無疑知道所殺的幼崽並非親生。

自然,殺嬰現象令人驚恐,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動物(及早先的人類)會頻繁地做出這種勾當來。經過仔細思考,結論是謀殺者可以據此得到令人髮指的遺傳優勢。雌性在哺育幼意的時候不可能排卵。但是殘忍的入侵者和它剛剛接管的種群中的幼崽沒有絲毫的血緣聯絡,殺掉這樣一頭幼崽後,它可以終止幼崽母親的哺乳期,刺激它恢復發情週期。在許多或者說是多數動物殺嬰和奪位情況下,殺嬰者使承受喪子之痛的母親受孕,使其生育攜有殺嬰者基因的幼崽。作為幼崽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殺嬰現象是動物中母性面臨的嚴重進化問題,它們因此喪失其在被殺後代身上的遺傳投資。例如,由於奪位的雄性大猩猩企圖接管配偶群而殺嬰,使得雌猩猩一生中至少喪失一個幼意。實際上,大猩猩幼意的死因起碼三分之一是由於殺嬰現象。如果雌性只有一個短暫、明顯、公開的發情期,處於支配地位的雄性很容易在此期間獨佔雌性。所有其他雄性因而知道幼崽是它們的競爭對手的後代,於是對於殺死幼意毫無愧疚之意。

如果雌性擁有隱蔽的排卵期和持久的性的接受能力,她就可以利用這些便利與眾多雄性交配——即便她只能揹著配偶偷偷摸摸地做。儘管沒有雄性對自己的父權有完全的信心,許多雄性會認為自己可能就是母親產下的幼意的生父。如果這樣一頭雄性隨後成功地驅逐了雌性的配偶並接管了她,雄性就不會殺死幼意,因為它很可能是自己親生的。他甚至會保護或以其他形式幫助幼患。母親隱蔽的排卵期還將有助於減少種群中成年雄性的爭鬥,因為既然單單一次交配不太可能懷孕,也就不值得為此大動干戈。

作為了解雌性如何廣泛運用隱蔽的排卵期的方法之一,可以觀察一下非洲猴中的黑長尾猴,任何曾參觀過東非狩獵公園的人對於這種猴子都不會陌生。黑長尾猴多至7只成年雄性和10只成年雌性群居生活。由於雌性黑長尾猴不顯露任何解剖學上或行為上的排卵特徵,生物學家桑迪·安德爾曼(Sandy Andelman)找到了一棵有一群黑長尾猴居住的刺槐樹,站在樹下用一個漏斗和瓶子收集雌性排洩的尿液,分析尿中激素指標以判斷排卵期。安德爾曼還觀察它們交配,發現雌性在排卵前很久就開始交配,並維持到排卵後很長時間,直到孕期的前半段才達到性接受能力的頂峰。

在孕期的前半階段,雌性的腹部凸出並不明顯,而被欺騙的雄性也覺察不到自己是徹頭徹尾地浪費精力。雌性在孕期的後半階段終止了交配,這時,它已經不能再瞞過雄性了。種群中多數雄性仍有充裕的時間與多數雌性交合。三分之一的雄性可以和每一個單身雌性交配。因此,透過隱蔽的排卵期,雌性黑長尾猴使得近鄰中幾乎所有潛在的殺手保持善意和中立。

簡而言之,赫爾迪認為隱蔽的排卵期是雌性的進化調整,藉此減弱成年雄性對它們幼意存活的巨大威脅。和亞歷山大·努南認為隱蔽的排卵期可用來分清父權、鞏固一夫一妻制的觀點不同,赫爾迪認為它的功能在於混淆父權,和一夫一妻制無關。

在此問題上,你也許會開始探究“居家父親”理論和“多父”理論都有的潛在問題。因為兩者中的任何一種理論都認為女性有必要對男性隱瞞排卵期,可是為什麼連女性也無法確知自己的排卵期呢?例如,為什麼不能在一個月中的每一天保有同樣紅色的臀部來欺瞞男性,與此同時保有對排卵期的敏銳感覺,並在非排卵期假作興趣高昂來敷衍好色的男人呢?

答案顯而易見:女性在她感到沒有性要求和明知不能受孕時難以假裝出令人信服的性慾。這個答案尤其適用於“居家父親”理論。如果一個女性長期保持一夫一妻關係,配偶雙方彼此熟知,除非她同時自欺否則難以欺人。

無疑“多父”理論對於動物(也許還有傳統人類社會)來講不無道理,在這些物種中殺嬰是一大問題。但這一理論和現代人類社會不甚協調。是的,婚外性行為時有發生,但是對父權的懷疑仍屬個案,而不是推動社會的規則。基因測試顯示至少70%,也許高達95%的美國和英國嬰兒是婚生的,換句話說,是由其母親的丈夫所生。絕少有這種情況:許多男人一邊圍繞在嬰兒周圍,溫情脈脈,甚或送上禮物,提供保護,一邊又在想自己也許是這個嬰兒的生身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