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挫其銳,解其紛:意謂挫斂鋒芒,化解紛擾。和:涵蓄,涵斂,涵養。同:相同,混同。湛:清晰、明澈。湛兮似或存:言其虛靈不眛,似無而實有。
大道造就了適宜萬物生長的大環境,但卻任憑萬物自生自成,而不妄加干涉,萬物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來適應道。道的法則有著不可抗拒的力量,但它卻從不用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其明晰度澄寂得就好象似有似無。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註釋】象:好象,好似。帝:天帝。
構成萬物的原物質與萬物生成變化所遵循的法則,是誰創造的呢?老子不敢妄測,但認為即便是有上帝存在的話,它也是在有上帝之前就存在了,在天地化生之前就在宇宙中存在著。
意譯
〃道〃常用虛柔和諧的方式來作用於事物,或者其作法是不盈滿過甚;其淵深博大就好似是萬物的宗主。
它挫斂鋒芒,化解紛擾;涵蓄光輝,混同塵俗;其明晰度澄寂得就好象似有似無。
我不知它是誰創造的,好象在天地生成之前就有了它。
原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註釋】大道:指由“道質”和“道性”所構成的大道,在一定意義上講也即是大自然。泛:充滿、遍佈的意思。
道既是生成萬物的物質基礎,又是萬物生成演化的客觀規律,萬物生成變化無不依據於道。大道氾濫就象事物的共性廣泛的蘊藏在事物的個性之中一樣,宇宙萬物中它無所不在。它左右上下週旋而用,無所不至。萬物依賴它生長壯大,但它卻從不任意發號施令,而是一以貫之。萬物生長有成,它卻不認為自己有功,澤被萬物卻不做萬物的主宰。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註釋】衣養:育養。不為主:不任意主宰。
萬物的生成變化源本於道,而萬物卻不知其所由,道也不任意號令主宰,而是給萬物以平等和自由,其行為雖有若無,若無施於物,所以似乎可稱為小;但萬物本道以生,皆賓從於道,而道卻不任意主宰,這又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註釋】終:始終。
萬物本道以生而不知有道,道無處不在,無物不利,但對萬物卻不包辦主宰,萬物的命運全靠自己來把握。正因為道始終不自以為大,萬物自然歸之,所以也就成就了它的偉大。
【漫談】有人說:〃這一章是為了說明謙虛的重要性。謙虛是一種為人策略。人總是喜歡受到別人的尊重,為了迎合這一心理,儘管自身能力比他人強,一旦有求於他人,運用謙虛的策略容易被對方所接納。對於尊居高位的人而言,運用謙虛,可以廣泛聽取下屬意見,能贏得民意。〃
上面這種說法,似乎不是老子的真意。在老子看來,〃衣養萬物而不為主〃,應該是道的一種原則。而在原則問題上,正如當年溜鬚拍馬者恭維毛主席不當國家主席是〃偉大的謙虛〃時,毛主席氣憤的駁道〃在原則問題上,我歷來沒謙虛過!〃一樣,道從不策略地迎合任何人、任何事物。而且,謙虛在有道者那裡,也只是一種本然,是一種理所應當,而並非是一種策略。
意譯
大〃道〃廣泛啊,宇宙萬物中,它無所不在。萬物依賴它而生髮,它卻不對萬物發號施令,有了成就也不以功自居。
輔育了萬物而不為其主宰,可以說是小;萬物依附它而它又不為其主宰,又可以說是大。
正因為它始終不自以為大,所以成就了它的偉大。
原五十一章 道生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