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納蘭詞典評 作者:剷除不公

否存在第二種可能呢?……如前述,做官與填詞的對比未必存在牢固的根基,如果另闢蹊徑的話,這或許是容若和顧貞觀共同的獨抒性靈的詞學主張與當時另外的詞學聲音之間的對立。這,就要稍微介紹一下納蘭詞之外的詞壇風氣。

清初有兩大文學巨匠,時稱〃南朱北王〃,〃南朱〃是朱彝尊,〃北王〃是王世禛。王世禛在年輕時代作了五年的揚州地方官,白天忙工作,晚上就和詞人朋友們唱和聊天,因此而帶起了相當大規模的興盛詞風。但王世禛調離揚州之後,卻很離奇地對填詞一事絕口不提了,這就像一位一統半壁江山的武林盟主突然封刀歸隱一樣,把當初的一堆追隨者硬給晾在那兒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王世禛年紀大了,官也做大了,覺得填詞只是少年輕狂的一段荒唐經歷而已,過去了也就過去了,〃雕蟲小技,壯夫不為〃。從此之後,王世禛的文學精力就全用在詩歌和古文上了,還開創了〃神韻〃一派,在文學史上都留了一筆。

第60節:虞美人·為梁汾賦(5)

再說那個〃南朱〃朱彝尊,他正好和王世禛相反,先詩而後詞,坐定了詞壇盟主之位。朱彝尊的另一個重要身份是一代儒宗、學術大師,而這位儒宗早年也是有過一段刻骨而絕望的戀情故事的,這在他的一些小詞裡、還有一首超長的《風懷詩》裡都有過真情的吐露。話說朱彝尊晚年要給自己編定文集,這時候有朋友勸他:〃你的文集裡如果刪去《風懷詩》,以你的學術地位,將來說不定能去配享孔子的。〃朱彝尊倒很硬氣,就是不刪,說〃寧拼兩廡冷豬肉,不刪風懷二百韻〃。但不刪歸不刪,從朋友的勸說當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當時的主流社會風氣的。

南朱北王,兩則軼事,一個是說詞在一些〃正統人士〃眼中之地位,一個是說寫情在一些〃正統人士〃眼中之地位。但很不巧,容若和顧貞觀的人生追求裡,這兩條全佔,並且還是結合在一起的。更要命的是,當時的詞學風氣也正有著向醇正清雅的〃思無邪〃路線上發展的趨勢……這可不是性靈之詞,而是儒家之詞。所以,容若的詞作如果以上流社會的主流眼光來看,未必有多麼可取。

這時候我們再回過頭來,重讀〃憑君料理花間課,莫負當初我〃,這個〃莫負當初我〃似乎便有了一些深意,是說我對我當年的這些詞作是滿意的,是堅持的,我是什麼樣就呈現出什麼樣,不必為了什麼什麼而給我刪掉什麼什麼。

……如果從這個角度著眼,後邊的三組對比也就容易理解多了。

舉世皆譽而不加勸,舉世皆非而不加沮。我走我路,任人評說。這是一個〃德也狂生耳〃的曠達形象,也是一個絕世才子的風流自賞。而容若的早逝,夭折了一個天才,也夭折了一個即將使鮮花開遍原野的性靈詞派。

第61節: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1)

十六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快樂和感動往往來自於不求甚解,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

比如一句我們經常用以自勵的話:〃言必信,行必果〃,我們覺得這才是君子氣概,古人真是教會了我們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呀。……這兩句確實是孔子的名言,但在《論語》裡,原文還有後半句的:〃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如果再往下看:〃抑亦可以為次矣〃,這就是說:這種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雖然都是不怎麼樣的小人,但也不算太糟糕,也算湊合了吧。

現在,這首容若最著名的《木蘭花令》也有相似的情況在。

〃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們如果只讀這最最感人肺腑的頭一句,必然以為這是一首情詩,也必然會把這一句抄錄在心裡,作為一則亙古而永恆的愛情箴言。容若這句詞的魅力在於:他直指人心地寫出了一種愛情世界裡的普世情懷,儘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我們還是先從詞題看起吧。

詞題〃擬古決絕詞〃,首先點明這首詞是〃擬古〃,也就是說:我下面要模擬古詩的風格與題材寫上一首。

擬古是詩人們常見的寫法,一般是模擬古樂府,容若這回擬古擬的〃決絕詞〃便可見於《宋書·樂志》所引的《白頭吟》:〃晴如山上雲,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意思是:我的心明明白白、透透亮亮,聽說你現在腳踩兩隻船,所以我要來跟你一刀兩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