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來回答,這一問題,在探討了根據律的全部本質,客體和主體間的關係,以及感性直觀本有的性質之後,就必然的自動取消了;因為那時這問題就已不再具任何意義了。但是,這一問題還另有一個來源,同前此所提49出的純思辨性的來源完全不同。這另一來源雖也還是在思辨的觀點中提出的,卻是一個經驗的來源。在這種解釋上,和在前面那種解釋上比起來,這問題就有更易於理解的意義了。這意義是:我們都做夢,難道我們整個人生不也是一個夢嗎?——或更確切些說:在夢和真實之間,在幻象和實在客體之間是否有一可靠的區分標準?說人所夢見的,比真實的直觀較少生動性和明晰性這種提法,根本就不值得考慮,因為還沒有人將這兩者並列地比較過。可以比較的只有夢的記憶和當前的現實。康德是這樣解決問題的:“表象相互之間按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