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文史方面疑難問題不能解決的,都向他請教,他總是會給以滿意的答覆〃6 。在清華期間,陳寅恪將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佛經研究上,併為學生們開設了相關課程,其方法首先就著眼於校勘,〃雖沿襲清人治經途術,實匯中西治學方法而一之〃7 。
可能正是因為受到陳寅恪的影響與啟發,劉文典開始深度接觸佛教經典,並曾專門到北京西山碧雲寺讀經,為日後校勘佛教典籍作了較好的學術鋪墊。幾年後,在炮火連天、書籍匱乏的西南聯大,劉文典克服困難,勵精圖治,最終完成《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佛教典籍的批註工作。
那時候,劉文典最先想到的就是向陳寅恪先生報告這些成果,〃曾以戰績示寅恪先生,極承嘉許〃。
〃對對子〃風波
劉文典與陳寅恪交往過程中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對對子〃風波。
本來只是一個極其簡單的事情,卻被認為是向五四精神發起挑戰,進而引發國內學術界的一場大論爭。直到三十多年後,陳寅恪仍念念不忘此事,慨嘆〃當時唯馮友蘭君一人能通解〃,〃思之不禁惘然〃!
事情發生於1932年夏天,陳寅恪已確定赴北戴河度假。出發前的一天,劉文典突然來訪,開門見山:〃我們學校的入學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想請先生代擬一下國文試題〃。
1931年8月,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出國訪學一年,由劉文典暫代這一職位,此時朱自清尚未回國,劉文典自然要為招生考試的事情憂心。這一命題會直接影響到眾多年輕學子的前途,可不是什麼隨便敷衍就能完成的任務,再三思慮之下,劉文典想起了〃教授中的教授〃陳寅恪。
陳寅恪幾乎每年都要參加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國文試卷批閱工作,對於那些高深莫測的試題早已滿腹牢騷。他覺得,國文入學試題應該儘量〃形式簡單而涵義豐富,又與華夏民族語言文學之特性有密切關係〃,而不是故作深沉,將學生直接繞進死衚衕。
經過認真而謹慎的考慮,陳寅恪決定將作文題命為《夢遊清華園記》,這是一道自由度很大的題目。曾經遊歷過清華園的,直接寫自己印象中的校園就可以了;而沒有遊歷過清華園的,則可以展開自由的翅膀,任意想象。一旦應試者沒能考入清華園,那就真的成了〃遊園驚夢〃,真可謂〃一題多得〃!
除了這道試題,陳寅恪還專門出了兩道〃對對子〃的題目:一道是〃孫行者〃,一道是〃少小離家老大回〃。在他看來,〃在今日學術界,藏緬語系比較研究之學未發展,真正中國語文文法未成立之前,似無過於對對子之一方法〃8 。
劉文典知道,陳寅恪在詩聯上堪稱一絕,他曾送給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學生一副對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大家都被搞得一頭霧水,後經他一解釋,頓時恍然大悟,笑成一片:國學研究院導師梁啟超是康有為的學生,那他的學生當然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國學研究院導師王國維曾任清廷南書房行走;是溥儀老師,那他現在的學生也可算得上是〃大清皇帝同學少年〃了。這副妙聯一時被傳為佳話。
第53節:偶像陳寅恪(5)
但劉文典可能沒有想到,陳寅恪這次所出的〃對對子〃的題目,竟然引發學術界一片譁然,久久不能平息。
〃事情發生的時候,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已經由政府明令,推行白話文達十年之久。儘管社會上堅持用文言文寫作者依然不乏其人,但作為整體的教育體制而言,白話文已經牢牢佔據了統治地位。所以,陳寅恪此舉引起社會各界不少批評,大多是說陳是在開倒車。〃9 當時中國學術界正在熱捧馬建忠的《馬氏文通》,並將之作為國文考試的文法依據。陳寅恪則認為,這是一種〃認賊作父,自亂宗統〃的行為。
《馬氏文通》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古代漢語語法學專著。作者馬建忠是江蘇丹徒人,清末洋務運動的積極分子,自幼好讀,打下了紮實的《小學》功底,成年後留學法國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和法學,通曉法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經過多年積累,晚年模仿印歐語系的語法寫出《馬氏文通》一書,成為我國語法學的開先河之作。新文化運動之後,很多高校招生考試,都以這本書所主張的文法作為答題依據。
然而,陳寅恪卻一直不肯認同這一〃暢銷書〃所傳達的核心理念。他憑藉自己精通多國語言特性的優勢指出,印歐語系的語法規律,有的確實可以作為中國文法的參考和借鑑,比如梵文中的〃語根〃之說。但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