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將來的果報。我們今天看到的果報,是幾十年前所做的因結成今天的果報。現在造的因比那時不曉得超過多少倍,所以二、三十年後,果報會快速的現前。從前造的因是惡因,但是成長緩慢,到七、八十年之後我們才看見果報。現在加快速度在造惡因,所以惡果的成熟會快也會大,不會超過三十年,惡果就會現前,這是非常非常之可怕!“善因”一定結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的真理是決定正確的。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所以忠孝傳家遠,現在父子是朋友關係,倫理毀掉了。倫理是性德——中國儒家、道家所講的。展開佛法仔細觀察,全是性德的流露;捨棄私心(私心是迷惑),性德才會往外流露。這些大聖大賢一絲毫的私心都沒有,全是性德的流露。孔夫子的學說是自性的流露,我們如果自性心現前時,流露出來的就跟他是一樣的。就像燈光一樣,他的燈光亮了,我的燈光也開了;光光交融,成為一體,是自性的流露。這才是真正的偉大,真正不可思議,是圓滿的性德。
開發性德必須要用“孝敬”來作工具,才能明心見性。佛法裡講開發性德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發菩提心”,儒家亦復如是。“誠意、正心”,就是佛所講的大菩提心。凡事能夠存心真誠,不自欺、不欺人,以孝順心、恭敬心處事、待人、接物。自己只是默默去做,真正積善累德,‘此等處,最關陰德’。果報可以從歷史上來看,也可以從現前社會上觀察。可見得這是事實,絕對不是虛妄。所以我們動一個念頭,做一樁事情,決定不要認為別人不知道。人或許不知,天地鬼神、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曉得的。了凡居士前面給我們講,改過要三種心——恥心、畏心、勇猛精進心。成聖、成賢、成菩薩、成佛,你只要真正圓發此三心,的確一生足以成辦。
何謂愛惜物命。凡人之所以為人者。惟此惻隱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
‘惻隱之心’就是仁民愛物之心。見到一切動物有苦難,自自然然就生同情心,這就是‘惻隱之心’。大家有沒有?相信每個人都有。如果你們看一齣悲劇會流眼淚,這就是惻隱之心。電視、電影的悲劇,那還不是真正的人物在面前遭受苦難,你都有這個心;何況真正見到一切人、物遭遇到苦難,一定會伸援手去幫助他。
不但人有惻隱之心,動物也有,這確實是天性,就是本性的性德。動物的本性跟人的本性不二,不過它比人迷得更深,才變成了畜生。十法界一切眾生同一個真如本性,所以佛在大乘法裡才說:“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惻隱之心就是憐愛之心、憐憫之心,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求仁’,就是求的這個;‘積德’,也是積的這個。希望把仁民愛物之心培養擴大,能夠真正的愛一切人、愛一切物,我們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
周禮。孟春之月。犧牲毋用牝。
‘孟春’是初春。古時候祭祀,最大的祭典用三牲——“牛、羊、豬”;普通民間祭祀只用豬。春天用的‘犧牲’(祭祀用),不用母的;因為母的懷孕,殺一個等於害兩條命;這是仁慈。
孟子謂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惻隱之心也。
孟夫子的用心,跟佛法講的“三淨肉”一樣——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因為佛法在印度當時,生活方式是行託缽的制度,人家施捨什麼就吃什麼,不分別、不執著,沒有選擇的。這是大慈大悲,一切隨緣而不攀緣,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一直到今天,像泰國、錫蘭這些小乘國家還是如此。佛法傳到中國,中國是當時最先進的“禮儀之邦”(現在禮儀都沒有了,講到禮儀比不上外國,實在講這是教育徹底的失敗),且中國人不重視乞食;當時法師是朝廷禮請到中國來,當然不能叫他出去討飯,所以就在宮廷裡接受供養。託缽的制度在中國從來沒有實行過,但是那時供養出家人還是“三淨肉”。
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所以現在全世界學佛的人,不論出家、在家,只有中國佛教是素食,全世界學佛的人都沒有素食的習慣。我們參加國際會議時,見到外國出家人沒有吃素的。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教傳統是吃“三淨肉”,不是素食,素食是中國人提倡的。素食衛生、衛性、衛慈悲心,仁民愛物做得真正徹底、真正究竟;是最好的食物、養生方式,值得提倡推廣的。
‘遠庖廚’,是遠離廚房。不見殺、不聞殺,吃得就比較安心了——實在講心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