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小說:文天祥傳 作者:蠍子王

“朝廷啊,你知道嗎,常州就要失守了,而平江是戰略要地,你怎能不戰而讓呢 ?”文天祥吶喊著。他當即回到官廳,取過紙筆,向朝廷陳述不能放棄平江、常州的理由。

但是,他的奏疏剛剛寄出,朝廷的第二道催他棄城的命令又來了!文天祥頓時憶起北宋皇帝高宗十二道金牌催岳飛元帥回臨安的事。啊,屈辱的歷史重演了,苦難的大宋天下啊,莫非你真走到盡頭了嗎!文天祥鐵青的臉龐,向著遠方……

平江百姓得知文天祥要走的訊息,紛紛擁到城門口,跪在路兩邊……

怒火化詩句,悲憤作檄文,文天祥大聲吟著剛寫完的一首新詩:

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壯甚睢陽守,冤哉馬邑屠!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唇齒提封舊,撫膺三嘆籲。

文天祥傳 ?60?

第六章 出使元營遭扣押

由於臨安三面受圍,形勢十分危急,朝廷急令文天祥,放棄平江,堅守臨安。

文天祥一撤離平江,常州、平江、餘杭相繼失守。到這時文天祥明白要抵禦住元軍的進犯,就先要同朝廷中的投降派做鬥爭。必須抓住最後時機,與元軍血戰才能挽救危局。

這些天來,文天祥一直回憶著從出仕到奉命回到臨安的往事。他想:自己是大丈夫,就不能苟且偷生,要力挽狂瀾,建樹千古不朽的功業!

臨安危在旦夕,必須儘快找人商議對策。於是文天祥到六和塔下的軍營中,找張世傑商議。張世傑也是主戰派的領袖,他和文天祥同時響應勤王的詔令,組織義軍在江蘇和元軍交了戰,元軍也深知張世傑的厲害。

文天祥說:“現在形勢緊張,但分析起來, 北邊還有許多地方沒有被元軍控制,比如淮東一帶仍有宋軍在堅守陣地,福建、兩廣整個南方都在我們手裡,沒有後顧之憂,京城裡勤王兵馬就有三四萬人,再加上城外的人就更多了,我們是有抵抗力量的 。”文天祥傳 ?61?

“說得對,”張世傑表示贊成,“我們就在臨安同伯顏決一死戰,只要在這兒擋住元軍,北邊淮東的宋軍切斷他們的後路,福建、兩廣的軍民再支援我們,整個戰局就會轉變 。”

“那我們聯名上書朝廷,建議他們採納我們的意見 !”文天祥接著說。

張世傑同意了,他們立刻寫好奏摺,送到宮中,然後各自返回駐地耐心等著。

結果讓他們失望,朝廷裡投降派生怕這樣做會惹惱元軍,將來不好求和,因此不肯採納。但又說不出拒絕的理由,於是右丞相陳宜中這個投降派頭子,就讓太皇太后下詔,說什麼此事要慎重,以此搪塞過去。

就在“戰”與“和”兩種意見爭論之時,左丞相留夢炎,看到大局日壞,為保住性命,官也不要,偷偷逃跑了。

右丞相陳宜中與太皇太后則忙著準備投降。他們派出一批批使者去見伯顏,先求伯顏退兵,不行,就表示願意“稱侄納幣 ”,也就是把兩國的關係當成叔叔和侄子的關係一樣,而且年年向那個“叔叔國”交錢獻物,伯顏仍不同意,他們就要求稱侄孫,伯顏還不同意……總之,伯顏一心要滅亡南宋。

德□二年(1276年 ),大文天祥臨危受命任“籤書樞密院事 ”,開始進入軍國大事的決策機構。文天祥傳 ?62?他利用這一機會,又找陳宜中商議。

“我建議把三宮(太皇太后、太后、皇帝)遷走,讓福王、沂王分別駐在福建、廣東。這樣,我就可以在臨安與元軍決戰,而且即使臨安失守了,日後也能繼續同元軍周旋 。”文天祥的主張非常有遠見,可是陳宜中和太皇太后一心想著投降,當然不肯採納。朝廷中亂作一團,太皇太后宣佈吳堅為左丞相時,大殿裡上朝的文官只有六人。投降派所關心的只是如何討得伯顏的歡心,當使者回來說伯顏不肯接受稱侄、稱侄孫的條件時,他們不知所措了。太皇太后嚇得直髮抖,不等別人說話,就想派人去向伯顏“奉表稱臣 ”,實際就是徹底投降。陳宜中也感到有些難堪,遲疑了一下。 太皇太后馬上痛哭流涕地說:“如果能儲存宗廟社稷,就是稱臣也沒有什麼關係 。”

接著朝廷便派人去伯顏大營“奉表稱臣 ”,而且答應每年獻納銀子25萬兩,絹25萬匹,想借此儲存住小朝廷。然而伯顏得寸進尺,堅持一定要把軍隊開到京城,而且一定要南宋丞相前來請降,並且要獻上傳國玉璽。

“奉表稱臣”的做法,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