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2 / 4)

小說:傲世天驕 作者:蝴蝶的出走

,右手是拳不是指,估計老者有點痛,使勁甩著手,嘴裡噝噝有聲。

“練完了嗎?”陳維政問。

“練完了。”劉裕華崢齊聲回答。

“練完了回去洗漱,準備早餐。”陳維政對周邊圍觀的人拱拱手,做了個羅圈揖,再向被打的老者道歉。

老者笑道:“是我不自量力,看那孩子打得入神,想探探他的深淺,是我冒昧了!”

陳維政見他不怪罪,反而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知道是位有文化有素質的老人,再三致歉後離去。

陳麗萍早在家裡準備好燒肉米線,這個與古宜的米粉比較接近,所謂的米線,應該是米粉的不同叫法,細細的圓粉,用開水汆過,濾水後裝碗,將黃皮、酥肉、黃瓜、切成碎末,鋪在米線上,金黃的一層,看起來味道很不錯,再加入蒜泥、蔥花、幹醃菜,又是青青白白的一層。拌上芝麻油、花椒油、醬油、花生油,還可以加上一些油辣椒、味精、白醋,燒肉米線新鮮出鍋。

陳維政回到家中,華崢和劉裕正一人捧著一個大碗,吃得熱火朝天。問他們剛才發生的什麼事,小裕說,他和華崢兩人在練習,有幾個老人家過來,說我們的拳打得不好看,我就說了一句好用就行,幾個老人家不高興了,找了一個他們認為的高手來過招,結果被華崢打了七八下,回去只怕要找跌打醫生。

華崢說:“我不想跟他打,他硬要跟我打,結果就這樣。”

陳維政說:“以後注意一些,這些老人家,年紀大了,骨頭脆,很容易斷的,如果不小心打斷了就麻煩了。”

陳麗萍問是什麼回事,小裕又完整的說了一遍,陳麗萍說沒什麼關係,小鎮的人個個認識,知道你們是高手,弄不好還會有人來跟你們繼續過招也說不定。

果然,上午,求過招的高手就到了。不是來過招,是來送禮,說是早上過招的老者十分欣賞華崢小朋友的武功,特意送來幾樣本地特產,給小朋友作個紀念。陳維政推辭不過,只好收下,一看,是一隻藤編的箱子,在當地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一種野藤,它的表面光滑,柔韌度高,當地人用它來編織成箱子、桌子、書架,甚至成套的藤編傢俱。這種傢俱比木質傢俱輕巧,而且看上去典雅美觀。據記載,古代人們還用藤條編織成戰服,既有水淹不透,又不容易被穿透的特點,在水中還有一定的浮力。當年諸葛孔明火燒藤甲兵,有可能燒的就是這地方的人。

藤箱的文化雖然古老,式樣卻很時尚,是現在流行拉桿箱的造型,有伸縮杆,還有拉輪。開啟藤箱,裡面還有內容,幾包果脯,什錦木瓜糖、甘草芒果、話梅、檸檬李、開胃多依等等好多品種。還有一刀當地的宣紙,當地人利用本地盛產的枸皮、仙人掌生產出的宣紙頗受書畫界的青睞,當年徐悲鴻大師用之揮毫後,曾稱這種紙不僅有“正宗”宣紙的種種優點,還有一大長處:作畫後別人無法偷揭。

華崢最喜歡的仍然是這刀宣紙。陳維政說禮尚往來,要備點禮送回去,平白無故收人家的禮不好。陳麗萍的父親說:送禮的是本家的一個族兄,說起來,算是陳麗萍的伯父,這點小禮,問題不大,以後有機會,還點禮就行。

中午,大家準備去鄭建一家,正在忙忙碌碌做準備,區傑開車去到市裡買來60V的超大型電動摩托車四輛,不要商家的電池,每輛價格三千一。陳維政拿出四個500AH的電池,裝在車上,準備開這個車進去。

首先確定不進去的人,區嘢太小,阮蕾不進去,章小嫻陪阮蕾,也不進去,華崢對古鎮風光開始越來越有感覺,宣紙激發了他的靈感,準備畫一幅古鎮水墨,送給早上練手的爺爺做回禮,表示不進去。他不進去,劉懿也只好留下。

陳維政的電摩搭著小裕。區傑的車搭著鄭天天,汪洪濤的車搭著汪寧,鄭建一搭著陳麗萍。此外就是大堆的大包小包,四輛車上能放的地方都堆滿了東西。

先是一段二級公路,約五公里,電摩車隊來到一條大河邊,二級公路在這裡過橋跨過河面,一直通到與瓦國交界的八町口岸,而鄭建一的老家則在此岔路,順江而下,在下游四十多公里的地方。車子一直沿著大河的河邊小路行進,這是一段公路無法修通的地方,山高谷深。有好幾個地方,還需要下車推行。車子一直保持十幾二十左右的時速,鄭建一估計到他們家,應該天黑。

三個小時走了三十多公里,鄭建一找了一個寬暢一點的地方停下,水流落差很大,江水奔騰而來,在山石上撞出黃色的浪花。

“老鄭,這是什麼江?”區傑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