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鄭建一說:“再走十來公里就到我們村,從我們村再往下,三公里就到邊境線,對面就是瓦國。”
“那我們豈不是可以出國一遊?”汪寧說。
“那得看情況,如果這段時間平靜,瓦國不打仗,我帶你們去跟他們換點小玩意,他們那邊的翡翠小玉石、小烏龜、小漆箱都挺好的,還有咖啡,這回可以多帶一點,比古宜的假藍山好喝得多。”鄭建一說。
“用什麼換呢?”劉裕問。
“我們沒有準備物資,也可以直接用錢買,人民幣在那邊是硬通貨。”鄭建一說。
“老鄭,你們這可以打獵嗎?”陳維政突然問道。
“隨便!”
“前面山坡上有條黃羊,不會是誰家養的吧!”陳維政問。
“黃羊野生,黑羊家養,不會。”鄭建一說。
“那就好!”陳維政拿出一把龍山2015,對準一個方向,連續打了五槍,沒有爆炸,用的是實心彈,這時汪洪濤們才看到,在兩百米外,一頭黃羊一頭栽倒在地上。等他們反映過來,陳維政已經跑到獵物前,兩手一*,黃羊上肩,七十斤的黃羊扛回來才發現問題,車子已經裝不下了,怎麼弄回去。
這時,前面來了兩輛燃油摩托,鄭建一一看,是自己家的小弟和妹夫,家裡人接到信,接人來了。
兩輛摩托車,在這種時候,不亞於兩輛豪華大轎車。
第二五二章 天規天和
第二五二章天規天和
鄭建一兄弟二人,還有一個妹妹,他是老大,老弟鄭建二讀書不成,這些年來主要做瓦國的邊貿生意,近兩年,那邊三天兩頭打仗,生意不好做,正在家裡考慮轉行。妹夫吳光先是退伍軍人,鄉里的幹部,鄉政斧離陳氏古鎮不遠,他回舊明村的次數並不多。他上午先回舊明村報信,中午吃完飯後,才跟鄭建二一起出來接人。
看到陳維政放翻的黃羊,鄭建二笑了,說:之前出來,老父親還讓他去鄉里買頭羊回來宰,這回省了!
鄭建二跟哥哥鄭建一長得很像,只是眉宇間老大文氣,老二武氣,想想做邊貿的,多少總有點匪氣。鄭建一把汪洪濤、陳維政和區傑介紹給老弟認識,大家寒喧幾句,鄭建二把黃羊綁在後架上,再把嫂子陳麗萍身上揹著的大包接過來背在背上,一馬當先出發。
吳光先跟這幫人早上見過,分了部分行李過車上後,很驚訝陳維政們用的是四輛電動摩托車,很為四輛車夠不夠電返回擔心。
沿江而下,村子卻建在半山腰。鄭建一說,溫江的水相當暴虐,上游一場小雨,下游就有可能漲水,如果上游幾條支流同時漲水,下游就肯定水災。所以村子都是建在距離河面一定距離的地方,鄭建一他們這個村子,平時與河面高度相距百米,一漲水,就不見了一半高度。
一些有經驗的老鄉,在漲水時把一條山谷口用網子封上,退水後,最多得過三百多斤魚。
這條村名叫舊明村,據說是明末一些漢人逃到這個地方創立,具體情況已經沒人去考究,只知道,住在這條村的人都是漢族。周圍的村相距不近,都是少數民族村,少數民族村享受很多民族政策,過得比較輕鬆,種不種地都有飯吃。不象漢族,分分厘厘都是自己努力,不過這樣也好,大家都能養成努力的習慣,小孩子努力讀書,大人努力生產,雖然環境惡劣,但還是生生不息繁衍至今。鄭建一就屬於村裡的佼佼者,大學三年級就被部隊看中,進入南方軍區,積功成為上校,是村裡目前級別最高的人。
車子在河邊走了一陣後,開始上坡,上坡的路變得比較寬暢,鄭建一說轉過前面的山坳,就是村子。
轉過山坳,豁然開朗,一個美麗的寨子出現在眼前,這是一個小高原地形,一塊山區少見的平地被群山環繞,只有一個缺口通向不遠處的溫江,還末到季節,油菜花還沒有開放,偶爾能看到一兩個花骨朵,在碧綠的海洋中,尤為顯眼。
陳維政目測這塊平地的面積超過800畝,在山區,這種平整的小高原十分難得。難怪當年先民選擇了這個地方。
村民也非常珍惜這塊小高原,房子不敢佔據平地,都建在環繞小平原的山坡上,繞了一圈,像給小高原飾上一道項鍊。房子的後面,直到山頂,都是密密的山林,樹冠相接,樹枝勾通,有原始雨林的感覺。看著出,這個村的人們對這片山林十分重視,沒有任何砍伐的痕跡,甚至,連進山林的路都沒有一條。
“好美的地方。”區傑嘆道:“真是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