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這一尖銳矛盾的時間還沒有被完全錯過,但只有依靠國家的幫助才能找到出路。國家也不應該甘心聽任原來最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破產。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只講究市場規律。因為大型飛機、輪船、潛艇的製造,不可能只是依靠字面理解的市場經濟原則。
俄羅斯研製與生產的某些種類的鐳射,超過了西方同類產品。按照專家的意見,俄羅斯符合世界水平的行業有:新材料、催化化學、生物技術、應用數學與程式設計、原料開採與加工廠技術、超導體與鐳射技術、非傳統能源、電子、微電子等。
普京在經濟上的兩難抉擇(18)
上述領域的一些方案,俄羅斯今天可以獨立研製,但也可以本著互利的原則,與西方公司合作。近兩年俄羅斯報界刊登了許多文章,介紹莫斯科、杜布納、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車裡亞賓斯克等許多城市的俄羅斯學者獨特而有商業前途的研究專案。儘管20世紀90年代曾有近一百萬俄羅斯學者與工程人員移民去了其他國家,專家認為,目前俄羅斯學者與科研工作者佔世界總數的12%(美國佔世界總數的25%)。新西伯利亞的學者兼研究人員伊戈爾·庫茲涅佐夫說:“現實經濟部門中,與其他那些把資金投入原料加工業的、沒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們相比,能最先得到高技術的企業家們可以領先幾十年的時間。”
早在蘇聯時期,在各個科學實驗室裡就研製出各種不尋常的材料與生物製劑,但數量甚微,只夠從事科學研究所需。沒人想過,可以將這些發明用於商業目的。這不僅是因為此類專案大多屬於機密,而且蘇聯的科研所也沒有商業興趣。現在,這一商業興趣出現了。因為很多情況下,科研所需要自己創收,以維持科學研究的進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類訊息,如薩羅夫市阿爾扎馬斯16號原子能中心的工作人員們研製出加工金鋼石的獨特工藝,並計劃每年增加生產3000~4000萬美元的金剛石首飾。
當然,在發展與鼓勵新技術工業的所有做法上,不僅要依靠有經營頭腦的學者,同時也要依靠國家,因為國家是大多數科學含量高的生產與科研中心的所有者。國防與高技術生產領域的一些最權威的專家提醒,俄羅斯要有效地支援與推動這些行業,現在所剩的時間僅有5~6年了。其中很多事情還是靠老一輩專家們和傳統在支撐著,有些科研裝置從70年代末起就從未更新過。
眾所周知,印度將經濟發展計劃立足於發展資訊科技,而且在該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對俄羅斯來說,產生這一資訊科技飛躍的起點條件,比起幾年前的印度應該要優越一些。假若國家與公司能夠關注許多離開俄羅斯的年輕學者們,能夠提供給他們可以接受的工資條件,他們還是願意回國工作的。甚至在國家非常困難的1946年,也因斯大林大幅度增加了對科研的投入和科學家的工資,而保證了蘇聯許多科研領域在戰後的高速發展。
俄羅斯的科研水平現在只遜色於美國,對俄羅斯來說,這仍舊是一個強大的資源,也是21世紀世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在對俄羅斯民族科學工業政策詳細理順與分析之後,該領域的兩名首席專家多爾戈拉普捷夫與魯班諾夫寫道:“今天世界上只有美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基礎科學是全面展開的,這決定了現代社會在戰略方向上的發展速度。問題不在於缺少取得應有發展的資源,而是科學工業政策主體缺乏活力,國家政治意志薄弱,社會道德敗壞,再加上近年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歷史失敗者’心態。”
改變這些客觀與主觀狀況的時間還有,但是已經不多了。
在不破壞經濟的前提下償還債務
2001年春天,拖延向巴黎投資者俱樂部還債事件的發生,使外債問題成為俄羅斯社會關注的中心。困難相對來說很快地解決了,但報界就此的辯論持續了很久。
據專家估算,到2000年3月,俄羅斯的外債總額為1580億美元;而到2001年3月,外債總額為1490億美元;到2002年1月,外債總額變為1450億美元。此時俄羅斯的內債大概相當於250億美元。
對於瞭解俄羅斯國民經濟總產量、外貿額、自然資源總量的專家來說,外債的數額並不十分巨大。亞洲、拉丁美洲、東歐許多國家,人均外債負擔都比俄羅斯要沉重得多,而美國內債則有幾萬億美元之多,但這並沒有讓美國的有價證券持有者感到擔憂,他們還認為美國的有價證券是世界上最可靠的。
問題出在哪裡呢?
俄羅斯的債務問題中,最讓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