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章既不是二級、也不是三級、而是四級勳章,同時,維亞希列夫被安排就任“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榮譽董事長的職位。在這類大公司裡,這往往被看成是顧問性質的機構。
儘管從2001年初起關於政府改革的談論就沸沸揚揚,但這一改革終究未能真正啟動。取代這一做法的是2001年10月16日宣佈的政府“微調”。普京簽署了關於完善聯邦權力機構結構的命令。此命令取消了聯邦事務、民族與移民政策部,民族政策部的部長阿·布洛欣也丟了職位。決定還包括,工業與科學技術部部長由副總理克列巴諾夫兼任,因此前科技部部長東杜科夫也丟了職位。《政權》雜誌在評論政府的這些變動時,將其稱為“微小變動”與“微小清除”。西方報界甚至沒有對這些改革的“小舉措”做評論。
巴倫支海的“庫爾斯克”號沉沒的悲劇事件調查結束後,武裝力量的變動也很微小。按照國防部的推薦與陸軍檢察院和海軍檢察院的審查資料,北方艦隊司令波波夫及艦隊參謀長莫察克被解職。同時這兩名海軍上將得到了重新任命,但他們擔任的官職被降低了。
所有觀察家與媒體都用很大的注意力關注葉利欽的親信之一、交通部部長尼古拉·阿克肖年科的命運。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鐵路系統是個巨大而且十分富有的壟斷部門,圍繞這個部門產生了眾多非常可疑的商業機構。阿克肖年科不無根據地被認為是“家庭”集團的成員,但他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還是在2001年9月末10月初,阿克肖年科幾次無視檢察院對他的傳訊。但是到了10月末,他還是不得不到最高檢察院,傾聽關於他給國家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的超越職權指控。在專門召集的新聞釋出會上,阿克肖年科對所有針對他的指控都憤怒地失口否認,並揚言要找普京。但普京的外交活動太繁忙,最終阿克肖年科不得不遞交辭職書,而且這份辭職書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交通部最權威的人物法捷耶夫被任命為新的交通部長。2002年2月,按照卡西亞諾夫的建議,在政府機構中縮減了一個副總理職位。這一情況下涉及的是克列巴諾夫,他被免去政府總理職務,但保住了工業與科學技術部部長的職位。
2002年3月之前的一年,弗拉基米爾·普京在政權高層沒有進行任何值得一提的變動。這段時期的變動都是在加強總統的垂直權力方面,是在州長一層。在這年3月初,俄羅斯總統進行的強力部門改組是許多人並未預料到的。聯邦邊防局改為隸屬於聯邦安全域性,而聯邦政府聯絡與資訊署分別劃歸聯邦安全域性和國防部管轄。聯邦稅務警察局被取消,它的職能轉交給內務部。普京宣佈專門成立監控非法使用毒品與麻醉品的國家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領導由維克多·切爾克索夫擔任,此前不久他是總統在西北聯邦區的全權代表。被解除職務的大將康斯坦丁·託茨基和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分別被任命為俄羅斯常駐北約與歐盟的全權代表。瓦連京娜·馬特維延科改任總統駐西北聯邦區全權代表,她以前的職務是主管社會問題的副總理。瓦連京娜·馬特維延科騰出的職位由卡西亞諾夫推薦的加琳娜·卡列洛娃接替。卡西亞諾夫還推薦鮑里斯·阿列申擔任分管工業與軍事技術合作的副總理。很有可能,到2004年初之前,在政權的高層不會再有任何新的變動。
在克里姆林宮執政的第四年(8)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弗拉基米爾·普京的幹部政策與俄羅斯整個20世紀其他領導人的風格有很大區別。尼古拉二世常常更換自己的寵臣與總理大臣,而這種更迭往往是宮廷鬥爭的結果或是皇后的喜好。最終,皇帝左右就沒有什麼有實力的人物了。
在列寧執政時期,1905年革命前入黨的老布林什維克覺得,他們將終身擔任領導職務,直到世界革命勝利為止。列寧看重他們,不是因為他們是懂行的專家,職業革命者也不可能是經濟、財政或軍事等任何一方面的專家,而是看重他們對革命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忠誠。新的統治階層還很薄弱,其內部的鬥爭可能毀滅布林什維克,所以列寧時期聯共(布)黨中央所有成員,在1924年1月之後也仍然掌握政權,只是不包括犧牲或死亡者: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斯捷潘·沙烏緬、費奧多爾·謝爾蓋耶夫(阿爾焦姆)、莫伊謝·烏里茨基。
斯大林執政時期,在1937~1953年間,黨和國家的高層領導往往是擔任職務直到去世。生前就被撤職的例外也有過,如1939年的馬克西姆·利特維諾夫和1946年的格奧爾吉·朱可夫,但這種例外也是屈指可數的。
赫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