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誤入桃花源 作者:剷除不公

生,我們把太陽的熱能和光能等看作火,也就是說太陽是一個火源。所以內在條件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和運動,外在條件是火的運動,二者共同作用就產生了生命,用公式來表示:

水+火=生命

當然事實上生命的產生比這要複雜的多,在這裡只是簡化和方便起見。不僅如此,這個公式完全可以納入中國傳統對生命的認識,水代表陰,火代表陽,一陰一陽謂之道,生生不息就產生了生命。也許有人批評,這種看法毫無道理,毫無科學性,過於簡單,過於樸素。其實事實上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沒有火也同樣不可能有生命,只有水也不會有生命,只有火也不會有生命。從數學的充要條件看:

水+火→生命

也就是說水和火是產生生命的充分條件。同時

生命→水+火

生命的存在意味著水和火的存在,水和火又是產生生命的必要條件。據此可知,水和火是產生生命的充要條件。

較為一致的科學觀點是:原始大氣圈和水圈的形成,是生命起源的孕育條件。原始的大氣圈和水圈的主要成分為碳、氧、氫、氮等,並含其它多種化學元素,這些化學元素正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提供了物質條件,當大氣圈分解出氫和遊離氧,並形成臭氧層後,就為生命的出現形成了條件。生命起源於無機界,其過程可概括為如下的簡單模式:從無機物→簡單有機物(氨基酸等碳氧化合物)→蛋白質、核酸等複雜有機物→原始生命→最原始的生物。無機物如何變成有機物,據研究認為,在原始的大氣圈和水圈中,碳、氧、氫、氮等元素,在高溫作用下,形成了碳氫化合物,這些原始的碳氫化合物在紫外線輻射,閃電、隕石衝擊、宇宙射線,以及來自地球內部的火山噴發、地下熱流等能量作用下,與水氣、氫、二氧化碳、甲烷等化合,形成了簡單的有機物質氨基酸。當有機物物匯聚到原始海洋中,經過長期的積累與物理化學作用,氨基酸與核苷酸分別合成了原始的蛋白質與核酸分子。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當蛋白質和核酸等在海洋中不斷積累與濃縮、相互吸附,聚整合一種多分子體系,並形成了原始界膜,成為與海水分離的獨立體系,再經過不斷的演化,逐漸具備了新陳代謝和繁殖特徵時,就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原始生命出現後,又經過長期的生物化學作用與複雜的演變,使其內部結構複雜化,逐漸進化成具有細胞形態的生命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和攝取無機物質作為營養。之後,又逐漸深化為群體單細胞的原始生物,並具有運動、營養和生殖功能。到太古代晚期,不海洋裡出現了一些原始單細胞細菌和藻類生物,已知最古老的化石發現於南非32億年前的地層中,就是由這些原始藻類組成。元古代開始,藻類植物大發展,海洋中開始出現最原始動物,地球上生物結束了深化的萌芽狀態。

從上面可知,生命是從海洋中產生,也就是從水中產生,這水當然不是淡水,而是溶解了氨、甲烷、氮的海水,近似於我上面說的水,可以把我所說的水當作物質,而不是具體的水;而來自太陽紫外線、閃電、宇宙射線的力量可以看作我所說的火這種物質,而不是具體的火。這樣有重要的意義。事物的發展是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所以這樣處理可以化複雜為簡單,又不失科學性,為研究生命帶來許多方便之處。如果上達解釋能夠成立,那麼生命就是水和火兩種物質運動互相作用的產物,即,水+火→生命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水和火是一組性質上矛盾的物質,但二者又互相滲透互相作用,最後水和火又統一融合產生了生命。從哲學的意義上講,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水和火的矛盾推動了事物的發展,最終透過無數個否定,產生了生命。

其次,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並且到處是矛盾,這是世界的一個重要特點,可以形象地由水和火這兩種物質表示,水和火表徵了世界的矛盾性。但是矛盾著的雙方是可以共存的,甚至同一的,這個事實或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一方的存在不一定要以消滅另一方為前提,正好相反,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這也說明了許多二律背反的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善的存在不一定要以消滅惡為前提,正相反,善惡是共存的,二者既矛盾又統一,一方消失了,另一方也隨之消滅。世界和社會上的許多二律背反都是如此,如自由與道德、美與醜、真與假、*與專制,平等與不平等、富與貧……所有矛盾著的事物是可以共存的,一方的存在要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二者此消彼長互相作用互相鬥爭互相融合,這些矛盾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