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密。生不得意,快怏而歸,而玉乃自此病矣。生聞之,愈增愴切,愁緒百端,臞鶴哀鴻,強支風日。託故造餘氏,訪其病狀,則已沉睡衾帷,斷漿絕粒矣。生悲惻之情,形於顏面,而玉父母兄弟頗厭之。於是晦跡不復去。
聞有秋心山人者,善君平之術,能前知,因往卜之。山人曰:“爾兩人皆散仙也,偶涉花月之戒,上帝怒謫於人間,相慕悅已三世矣。第一世,君為臨海人,姓白氏,玉為邯鄲人,姓伍氏。兩家同官於粵西,伍因上巳踏青郊外,與君相見,兩人俱感情而亡。第二世,君與玉同生於豫章,君姓元業商,玉為賣粉者王某之女。君嘗市粉其家,見而相悅。屢過之,得通辭焉。玉坐是而殞,君亦以鬱結死。今兩人之算,亦垂盡矣,然尚有一見之緣。若忍而不見,君可延三年之壽。”生曰:“吾寧憚速死而割情於彼美乎顧何由得見,願先生教之。”山人曰:“三日後,巳午之間,待於某村佛寺。玉當以禱病而來,可得一晤。此後即長別耳。”
生如言,粟見玉偕母同輿而至,羸質嬌姿,神韻酸楚。生前拜母曰:“柏亦以祈病至此,詎意相遇。”因揖玉曰:“阿妹珍重”不覺相視涕橫,言詞嗚咽。母大怪怒,促女歸,遂吞聲登車而去。生肝腸寸裂,飲泣歸家。沈暈數四,臥不能起。
已而傳玉訃音至,不覺撫膺大慟曰:“玉妹玉妹,一至此乎!妹先我而死,我何可以後妹而生雖然,一息尚存,不可無一言以告妹也。”乃力疾攬筆,書《憶秦娥》一闕雲:
準能補,蟬魚燭斷姻緣簿。姻緣簿,珠樓人去。彩雲黃土。此身不作芙蓉主,三生石上相思苦。相思苦,琵琶悽斷,數聲鸚鵡。
投筆而絕。
兩人贈答之詩,不下數十首。不能盡記,今錄其數章。玉贈生七律雲:
萬丈愁絲一寸心,暮雲庭院冷花陰。
縱橫玉筋燈前淚,怨亂霓裳月下琴。
紫燕巢孤春寂寂,青鸞信杳夜沈沈。
上宮獨處東鄰老,命薄神傷自古今。
生和之曰:
嬌鶯啼亂惜花心,日轉西樓落晚陰。豔曲未調風月笛,朱弦欲斷鳳凰琴。那堪路遠天難問,只覺情深海可沉。悔恨十年空倚玉,豈知遼闊似如今。
生之七絕二首雲:
隔面垂簾兩地孤,洞庭雲水渺蒼梧。
分明簾是湘妃竹,猶帶當年血淚枯。
自從冷淚化啼鵑,倏忽黃花九月天。
一枕新愁不成夢,秋風秋雨夜如年。
五言律雲
才子休名玉,佳人莫姓蘇。淚澆白雪曲,塵汙璇璣田。自昔愁如此,於今恨更殊。盈盈傷一水,牛女望河烏。
又有《憶玉滿庭芳》詞雲:
粉蝶韓憑,金蟬齊女,飛來梓澤平泉。春花秋樹,伴侶過年年。一旦縛蟬驅蝶,傷離恨,冷露悽煙。空惆悵,闌干曲處,魂夢永相牽。堪憐!猶得記畫眉低偃,恰趁花鈿。更一捻纖腰,斜倚風前。別後知他愁絕,嬌模樣,曾否依然休腸斷,昔時兒戲,也算好姻緣。
玉五絕二首雲:
郎莫牽紅絲,妾莫題紅葉。媒妁倩滕王,畫為雙蛺蝶。
消恨桃花紅,忘憂萱草綠。翻驚憂恨多,站在相思木。
絕筆七言絕句雲:
芙蓉凋謝可憐秋,一霎西風下土遊。認得舊時王母鶴,來迎侍女返瀛洲。
又有警句,如:“花緣才子落,月向美人殘。”“佳句兼愁寫,深情倩夢傳。”“鬢絲燕草亂,眉黛楚山攢。”“世間大恨歸兒女,天上飛仙怕別離。”“心似沉檀爐內火,人如桃李鏡中花。”云云,皆可喜。
非非子曰:古稱才於數奇、佳人薄命。未有甚於兩人者也,積三生之遇,無一笑之緣。而世之愚夫愚婦共衾同穴者,比比皆是。豈天之厄仙人歟抑厄才子佳人歟。
倚戶女子
有商人日暮間行,見一女子倚戶而立,豐態楚楚。商注目久之,女遂招之入。
旁有過者見之,以為私期也,告其鄰里,圖執之。鄰里訝曰:“此實空宅,安有女子其必魅也。”
率數人入宅索之,果無人跡。唯東偏一室,古棺在焉,塵埃封積。覺棺蓋旁縫開裂。微露衣襟。共啟視之,則一人覆臥枯骨上;乃所見商人也,已絕矣。求其親屬而歸之。瘞古棺於土。
秦少府
蒲郡秦少府,官常州。其子秀,少而能文,與常州殷生者相善。
殷妻美而早卒,葬之郭外。殷感傷不己,冀其魂見於夢中,禱之三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