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3 / 4)

小說:寶路天行 作者:套牢

門,一股濃烈的黴味鋪面而來,只見滿屋子堆得滿滿的,跟收垃圾站沒什麼兩樣,都沒什麼落腳的地方。本來就是破舊的東西,這幾天又受了些潮氣,更是容易黴。

吳晨開著門,通了一會風,讓鼻子稍微適應了下,才走進去,隨便翻翻檢檢起來,這一番,倒是讓他看到不少有趣的東西,很多都是帶有時代特徵的廢氣物品。

在一個幾條破袋子的書堆裡,吳晨翻出一條當年的橫幅,因為放置太久,都已經粘合在一起,此外還有一些會計記賬的稿紙,裡面夾雜著一本黃膠皮的筆記。

吳晨也不以為意,以為是賬本之類的東西,以前村裡的幹部,可沒少用這樣的東西。他抽開來,隨手一翻,卻現是一本日記本,上面字跡雖然有些模糊,卻也像模像樣,也不知道是誰寫的,就抖了抖,看了起來。

對這類東西,他還是很有興趣的,每次讀到老日記,總覺得裡面記錄了某個人的人生,流淌著逝去的歲月,有一股子說不出的感覺。

這個本子,入手就能感覺到它的老舊,膠皮跟頁都黏合在一起,間有些頁面也是破損嚴重,字跡都毛了,正背面相互滲透,勉強能看清上面用圓珠筆寫的字,不過,字卻是繁體的!

用圓珠筆寫的繁體字!這得是什麼時候啊?有這個習慣的,應該是民國時期吧?

前面的幾頁,黏合較嚴重,吳晨怕搞壞了?不敢隨便撕開,便從能開啟的地方開始看起。雖說是筆記,卻沒有記載日期,字寫得不算好,行卻有點言跟白話混雜的味道。

翻了幾頁,他就現,這並不是每日都記的流水賬,而是隔上一段時候,才就最近生的事情做個記錄,而且大都是寥寥數語,如近兩日翻看了某某山,無果;近日於誰誰探聽當地民俗之類的。

從日記上的記載來看,感覺這哥們是在尋找什麼東西,至於是什麼,日記上卻並沒有明寫,只是透過字裡行間,隱約能體會到一種焦灼。

吳晨又看了幾頁,一個稍微熟悉點的名字,崩了出來,卻見裡面寫著“…與竟生兄詳議物競天擇之理論,激辯甚烈,仍無法使彼此信服…”

看來這哥們是個搞理論研究的?難道是個跟達爾那樣的生物學家?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倒是可以解釋此前有關遊山玩水、探聽打屁的記載了。

竟生兄又是是誰?感覺很熟悉啊!

第132章民國筆記

吳晨望著天花板想了一會,靈光一閃,不正是大名鼎鼎的張竟生麼?呃,關於這哥們,他可沒少聽說!在外面或許並不出名,但是在他們這一帶,那可是再熟悉不過之人了。

民國多人,在這個最後一個百家爭鳴的時期,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了一批極其優秀的人才,更加襯托出那個烽火飄搖時代的不平凡。

這個張竟生絕對算得上一個,他就出生在吳晨老家這個小縣城裡,卻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思想化界的風雲人物,哲學家、美學家、性學家、學家和教育家。是民國第一批留洋博士,與胡適、顧維鈞並稱為民國“三大博士”,素有“妖”與先知的名聲。

在早年的時候,他加入同盟會,被孫山委任為南方議和團席秘書,協助伍廷芳、汪精衛與袁世凱、唐紹儀參與南北議和談判,促成清帝退位。

不過他顯然是個做學問之人,並沒有從政,在1921年起,任京城大學哲學系教授,跟胡適一通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教授,是國內第一個在大學課堂講授“邏輯學”,第一個提出“美治”思想;他在國內最早提出和確立風俗學,最早翻譯盧梭的《懺悔錄》,最早表人體裸體研究論。

讓他“聲名狼藉”的是其所著的《性史》,他的這種超前的“美的人生觀”顯然觸怒了時人,報紙和雜誌對他眾口討伐。

即使是此前因表《性道德之科學標準》而遭猛烈批評的周建人,批判起《性史》也毫不留情。曾與張竟生同批留法的宋子,在南京教育會議上,更是點名斥責張倡導“亂愛”和“淫亂”。

這本被林語堂稱為“很頹廢的書”,出版4個月後,便因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以“誨淫”的罪名,提請天津警方在天津查禁。

後來,這位無奈的博士便回家老家,在朝山地區做起公益事業,開公路、育苗圃、辦農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鄉村建設運動”,時有“南張北梁”(梁漱溟)之稱。同時,他率先提出計劃生育,馬寅初還早37年,倡愛情大討論。

縱觀其一聲,譭譽參半,生平著述與譯作甚豐,只可惜風流總被雨打去,就這麼淹沒在歷史的狼煙。

晚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