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張竟生,就是在吳晨他們村裡渡過的,吳晨要是早生個十幾年,還能見到這老頭呢!
這樣一個風雲人物,晚年雖然自甘平庸,不過在他們這四鄉八里,絕對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吳晨自小就沒少聽村裡老人,給他講這位“博士”的各種匪夷所思的軼事或者“惡事”。
但是,不管怎麼無法理解這個怪胎的所作所為,村人都為張竟生的頭銜跟學識所折服,對於他在絕境,依然拒絕汪精衛招用的風骨,更是欽佩,明裡暗裡都尊敬的稱呼他為“張博士”。
因為張竟生一直在他們村子裡呆到去世,這個筆記本留在他們這裡,也在情理之。不過寫這筆記之人,既然叫張博士為兄,歲數應該差不多,到底是什麼時候來過的呢?是在民國時期,還是建國後?
如果從行風格來看,此人也是個高階知識分子,這樣看來,卻應該是在建國前了,否則頂著一個臭老九的身份,怕是行動不會便捷如此,而且從裡面內容來看,似乎也跟唯物主義,大有相悖之處。
帶著滿腦袋漿糊,回到住處之後,吳晨就繼續貓回房間裡,躺在床上,把那本日記能翻動的地方,都一一給看完了。
令他失望的是,從記載的內容來看,並沒有涉及到寶藏之類的,反倒是跟張竟生爭論各種物種起源的內容,佔了極大篇幅。
這個可以理解,畢竟,當年達爾的言說,在天朝還是處於起步階段,天朝傳統化偏於神話居多,兩種思潮的對撞尤為激烈。
令吳晨納悶的是,從日記所記載的路線來看,貌似跟自己這段時間在檢視的地圖,非常的吻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兩者只見肯定是有所關聯的。
但是,陳吊眼的義兵山寨跟他們討論的這些,完全風馬牛不,能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山寨?這些天來,那張地圖已經牢牢印在吳晨的腦海,他又回頭翻了一遍日記,再次確定了,這裡面記載的地點,跟他們正在破解的那張地圖,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這一再次對,還真讓他找到點區別,日記裡面有一段,是記述他們到了一個叫做“四壁山”的地方,這一趟也是耗費了不少時日,雖然尋找的東西依然沒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