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提油是指古代給玉器沁色的方法。古玉入土之後,因為環境關係,長期受到侵蝕,導致顏色部分或整體生改變,被稱為沁色。沁色是鑑定玉器年代的標準之一。
一般來說,宋代以前叫老提油,明清則叫新提油。吳晨這段時間也是學了不少術語,大致知道古玉做舊的一些通用方法,以及常規鑑別方式。他這麼說則是含蓄的表明了這一塊古玉是後人仿製的。
“狗打醋!”劉老微笑著搖了搖頭,他對於吳晨能看出這是新貨,已經很滿意了,這可是他自己製作的,帶在身邊盤著玩,偶爾考驗考驗老兄弟們,別說一般人,就是田老他們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斷出來的。
所謂的狗打醋,就是近代用來沁色的原料,往往是稠且黑的狗血,所以又叫狗打醋,這就不值錢了。
劉老想不到吳晨這麼快就能判斷出來,雖然不全對,當也看出了問題,心裡甚是欣慰。他原本以為吳晨還要藉助一些技法。古玉鑑別,除了憑經驗,直接看、聞、摸之外,還有一些技法,如煮玉出灰。
老玉長期埋於土後,會在玉器的表面出現一層風化層,出土後,盤玉的人撫摸所形成的包漿,會把這一層風化層包裹在裡面。
如果使用溫水浸泡,破壞了包漿之後,風化層會從裡向外在玉器表面出現一層灰質,這就是所謂的“煮玉出灰”。
但是,因為這種普適性的特徵,玉器在作假時,也會特意的仿造灰質層,因此,是否出灰反倒不能作為檢驗玉器真偽的唯一標準。
現在吳晨答得快,劉老也就不磨蹭,指著玉佩上面一條雞血沁線說道,這是狗打醋的特徵,凡是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的玉件,在沁邊必有血疙瘩,如果細看其邊緣,會有想繩結一樣的東西存在,這叫紅繩結,還是較好認的,只是一般人會忽略而已。
這不就是跟翡翠貨的色根四周暈散差不多麼?物理的習性總是相似的,吳晨一點就通,便記了下來。
第295章傳道授業(六)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劉老每天都逐一傳授給吳晨各種作偽做舊的技能,從書畫做舊到金石玉器、瓷器木工雜項,無一不有。
經過上千年的傳承跟展,各種做舊手段屢有創新,好在他們這一脈把持多年,對於新老手段都有涉獵,其精妙之處,看得吳晨咂舌不已,越明白為什麼劉老要那麼鄭重其事,先給自己打了一通“底”。
這些技藝,隨便流傳一點出去,就足夠在行業內攪起軒然大波!饒是吳晨有了前面的強化訓練打底,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如果不是有異能可以作弊,只怕真心分辨不出來劉老拿出來的那些“東西”。
“這是怎麼做的?”
吳晨對著一副仕女畫看了半天,可憐的那點眼力,更不分不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弄成這樣的,從顏色,著墨等等都很有“古意”,當然他很清楚年代不對,這畫不會超過十年,這種感覺很怪,就像一個嬰兒長了一張老人的臉,妖孽啊!
劉老見他眼睛都快趴到畫面上了,嘿嘿一笑,這副畫作可是他的“得意之作”,別說是吳晨這個新手,就是放在他們那群老哥們間,也不大容易鑑別出來!
字畫做舊,說到底不外乎就是兩種方式,或者先將紙絹筆墨做舊再做畫,或者是先作成字畫再整體做舊。這一幅畫卻是先將將紙絹筆墨做舊,然後再臨摹畫面,最後又對成品進行整體處理,可以說是集大成者。
“你要有興趣,我可以教給你!”劉老捻著小鬍子,一臉壞笑的看著吳晨,差點把他憋出內傷來,這不是廢話麼!要沒興趣,我還在這裡幹嘛。
劉老也是許久沒有玩過這些了,興致沖沖的拿來一些果實,告訴吳晨這是梔子果,跟紅茶都是很好的做舊原料。
古玩做舊,最忌化工原料,基本都是從自然提取的礦物或者生物!
劉老便說著,便將那果子放置在水裡,煮熬了一番之後,倒出來,那湯水就呈焦黃色,擱碗裡涼了之後,又拿著一堆瓶瓶罐罐,配兌了起來。
“這是墨水、這是花青、這是赭石、藤黃……”
隨著劉老的攪動,很快,那液體就呈現出了跟字畫的紙絹一樣的顏色來。
“這就是染液,用來浸泡新紙,再晾乾,就可以了……”
“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簡單!”
劉老看了看目瞪口呆的吳晨,嘿嘿一笑,老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有些東西其實就是捅破一層紙而已,看起來神秘,其實很簡單,這浸泡方法,難就難在